關正傑領獎之後,又演唱了一首《天籟》,從下臺就座。

頒獎典禮繼續。

第三首獲獎歌曲,來自葉德賢的《倦》。

後世人最熟悉的,是葉德賢的演員身份,她後來憑藉與劉德驊合作的電影《桃姐》,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港島金像獎、寶島金馬獎、內地華表獎、亞洲電影大家等多個影后。

卻不知道,她實際上的以歌手的身份,進入演藝圈的,並且早在1969年就出道了。

後來,也一直在歌壇、影壇雙棲發展,歌壇影壇兩開花。

只是,單就在歌壇的成就而言,不如同時期的徐曉鳳、甄霓、鄧麗珺,但也算是現如今港島歌壇的一線女歌手了。

憑藉這首《倦》,獲得第一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的“十大勁歌金曲”,也算是實至名歸。

第四首獲獎歌曲,來自羅文的《鐳射中》。

《鐳射中》出自羅文的概念專輯《舞臺上》,這首發行於1983年1月的歌曲,融合了流行、舞曲、說唱等諸多音樂元素,在港島歌壇,算是舞曲與說唱的開山之作。

只是,太過超前的曲風,使得發行之後的市場反應,並不太好,沒有引起舞曲風潮。

一直到錢仲武的《傳奇》上市,舞曲才在港島歌壇真正出圈。

羅文最被人所熟悉的,是他演唱的金庸武俠劇主題曲,諸如《鐵血丹心》、《世間始終你好》等。

不過,這首《鐳射中》,代表了他在音樂上的探索精神、創新思路。

《鐳射中》的舞臺,也算是唱跳結合了,只是舞蹈的編排,不如錢仲武夠勁。

羅文的舞步,基本固定在方寸之間。

1945年生人的羅文,現在已經38歲了,比錢仲武大了足足20歲,在青春活力方面,自然遠不如錢仲武。

不過,這已經夠難為他了。

以《鐳射中》獲獎之後,羅文又表演了一首同樣是舞曲風格的《在我生命裡》。

舞蹈編排,比《鐳射中》要勝出一籌,給錢仲武造成了一些壓力。

第五首獲獎歌曲,是梅豔方的《赤的疑惑》。

這首由倭國作曲人都倉俊一作曲,鄭國江填詞的歌曲,算是開創了港島歌壇翻唱倭國歌曲的先河。

才正式以歌手出道第二年的梅豔方,這個時候還是一個粉嫩嫩的歌壇新人,不過無論是唱功、還是颱風,已經十分的穩健。

迷人的女中音,在港島歌壇,也是獨樹一幟,別無二家。

一首《赤的疑惑》唱罷,俞箏上臺頒獎,並進行簡單訪問,“梅豔方,祝賀你,一個新秀歌手,怎麼能唱得這麼好。”

“多謝。”梅豔方羞澀地笑道。

“你是‘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的冠軍,這才是你出道的第二年,但是在歌壇取得的成績,已經相當好,有三首歌入圍‘勁歌金曲季選’,現在又以這首《赤的疑惑》獲獎,感覺怎麼樣?”俞箏說道。

“我好高興的,已經興奮得好幾天睡不著了!”梅豔方喜形於色道。

“那麼,我要是和你說,我就是隨便講講啊。”俞箏貌似玩笑道,“如果你要是有兩首歌,成為獲獎歌曲,你又會是什麼感受?”

“不用嚇我!”梅豔方驚詫道,“我已經很滿足了,有一首歌獲獎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