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專業樂評人筆下,錢仲武的新專輯《爆》的總體評價,並不是很好。

但是,在如此亮眼的銷售資料面前,樂評人筆下的瑕疵,就顯得不太重要了。

而且,即便最嚴苛的樂評人,也不得不承認,錢仲武的創作能力,並沒有下降。

《爆》收錄的歌曲質量相當來說,比較平庸,但是錢仲武卻在這些歌曲中,勇敢地嘗試了更多的音樂風格。

這一點,是最為樂評人看重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錢仲武的嘗試,並沒有像羅文的概念專輯那樣,脫離市場。

銷售資料不會騙人。

現在的港島歌壇,雖然並不完全以銷量論英雄,但是,唱片是否大賣,是衡量一位歌手歌壇地位重要指標!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陳柏強。

作為八十年代前面幾年,港島歌壇最火的男歌手,在第一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星”獎,是對陳柏強的歌壇地位,最好的註腳。

但是,在那之後,陳柏強發行的幾張新專輯,銷量都不是太好,中間嘗試轉型,也以失敗告知,現在在港島歌壇的聲勢,已經被譚詠霖、錢仲武、張國嶸超越了。

如果後續,在唱片銷量上再無起色,陳柏強就要過氣了。

張國嶸這兩年在港島歌壇的聲勢,步步高昇,也是建立在他銷量表現越來越好的幾張唱片的基礎之上的。

譚詠霖之所以能夠在1984年、1985年,在港島歌壇形成統治之勢,與他接連發行的“愛情三部曲”,銷量個個驚爆,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儘管為了照顧專輯風格,錢仲武在這張《爆》中,選歌比較平庸,推出的幾首主打歌,在流行度、經典值方面,不如前幾張專輯。

但是,這張《爆》,卻有可能,成為錢仲武港島本土銷量最高的唱片!

算是圓滿完成錢仲武給這張唱片制定的任務了。

新專宣傳進入到第二週,錢仲武的宣傳行程,就不再僅限於港島一地,而是要飛到寶島、新加坡、吉隆坡等地,進行宣傳。

錢仲武現在,對自己的粵語專輯,採用了區別於國語專輯的宣傳策略。

國語專輯的宣傳,是與演唱會捆綁在一起,在發行國語專輯的同時,會展開巡迴演唱會,以演唱會的熱度,帶動專輯銷量。

而粵語專輯,雖然在寶島、東南亞各國,也有一定的市場,但畢竟與國語專輯,無法相比。

錢仲武的第二張國語專輯《就是我》,在大陸之外的累計銷量,已經逼近300萬大關了。

對這張《爆》,錢仲武的銷量預期,卻只有150萬。

錢仲武的第二張粵語專輯《護花使者》,在大陸之外的銷量,經過一年多的累積,現在也才剛剛突破了200萬張而已。

現在,除了固有的大中華圈市場,錢仲武也在開放澳洲、北美,已經歐洲市場。

上述各地,都要為數不少的華裔華人群體,消費能力更勝東南亞各國一籌,雖然範圍比較分散,但是林林總總加起來,也能抵得上東南亞各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