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歌壇,從七十年代進入到粵語歌時代,在之後的三四十年裡,巨星層出不窮。

男歌手方面,先有許冠傑、羅文、林子翔、關正傑等人;然後是陳柏強、譚詠霖、張國嶸;隨即又有“四大天王”,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後,也有李克秦、陳毅迅、古句基、張靜軒。

女歌手方面,與許冠傑等人同時期的,有徐小鳳、甄妮,以及鄧麗珺;與陳柏強等人同時期的,有梅豔方、陳卉嫻、葉倩雯;與“四大天王”同時期的,有王斐、鄭秀雯;與陳毅迅同時期的,也有榮祖爾。

真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十來年。

這樣密集的巨星成材率,在同時期的國際歌壇,只有米國可堪比擬。

同屬大中華區的寶島歌壇,在這一點上,也遠不如港島,內地歌壇就更不用提了。

甄霓於去年,剛剛加盟索尼唱片,在1984年的第一天,發行了加盟索尼唱片之後的最新專輯《迷人的五月》。

這張唱片裡,雖然沒有像《零時十分》那樣的強勢單曲,以至於在《勁歌金曲》的“金曲金榜”和港島電臺的“中文金曲龍虎榜”打榜中,聲勢略顯葉倩雯一籌。

但是,在唱片銷量方面,作為港島歌壇的天后級歌手,甄霓的號召力,遠勝初闖港島歌壇的葉倩雯。

這也是傳奇唱片把《少女雜誌》的發行時間,定在1月15日的原因之一。

與甄霓和葉倩雯的唱片錯開十來天,《少女雜誌》的銷量,以及衝榜,會小一些壓力。

傳奇唱片這段時間的工作重心,就放在《少女雜誌》的發行上了。

錢仲武在頒獎季衝擊獎項的事情,不需要公司多費心。

以《傳奇》的銷量,和《紅日》等大火歌曲創造的聲勢,1983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幾乎不可能旁落。

1月15日很快到來,《少女雜誌》順利鋪貨整個港島,主打歌《逝去的諾言》,也被送到港島電臺、商業電臺的打歌節目,以及tvb的《勁歌金曲》。

剛剛進入到1984年,天后甄霓,和新人葉倩雯的爭鋒鬥法,就已經把港島歌壇的熱度炒了起來。

這個時候,與她們二人定位完全不同的《少女雜誌》上市,又往熱度裡填了一把火。

前文提到過,安格斯幾人,就是有感於港島歌壇現階段,在青春玉女歌手方面的缺失,才起意製作這張《少女雜誌》的。

雖然,受限於創作能力,安格斯包辦了詞曲創作的這張《少女雜誌》,總體質量,並不算十分高,歌曲的風格,也沒有太大突破。

主打歌《逝去的諾言》,依然是一首傷感情歌。

不過,陳卉嫻、黎芝珊、陳樂敏三人的形象,卻十分符合“青春少女”的定位,與港島歌壇現階段的女歌手的形象,都有所不同。

目前港島歌壇的天后,有三位,分別是徐曉鳳、甄霓,以及事業重心並不在港島的鄧麗珺。

其中,徐曉鳳生於1949年,年紀最大;甄霓和鄧麗珺,都是1953年生人。

她們現在的形象定位,都是成熟女性,歌迷範圍比較大,影響力自然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