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亂局帷幕(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誰坐這個位置,司城玄曦是沒有意見的,如果司城豐元曾經透露的那個訊息只是臆測,並沒有實據;如果司城尚賢是用非正常手段得到皇位,只要他不曾真的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司城玄曦也許不但不會對他登基進行阻撓,相反還會幫助。
畢竟,東夏大局定了之後,新皇登基,便是大定,沒有連綿戰火,沒有諸王爭霸,沒有天下刀兵,這是司城玄曦喜聞樂見的事。
不過,這件事的前提是,司城尚賢的非正常手段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司城玄瑞過了良久,才幽幽地道:“咱們母妃的仇,一直只報了一半,這另一半,現在也該報了。”
司城玄曦心中一痛,這仇一直橫亙在心中,當初兄弟兩人達成共識,在不損東夏根基的前提下報仇,若是恭帝當初在對付皇後之後立刻把王貴妃拿下,也許這仇早已報了。
但是,恭帝沒有這麼做,而他們為了不引起東夏內亂,也不得不暫時停止。畢竟,由恭帝出面,報仇,還母妃公道,是天經地義,而且名正言順的,而由他們兄弟二人來操作,怎麼也不會有恭帝親自動手的效果好。
甚至,恭帝當初,曾經就此事秘密召見司城玄瑞,當時皇後一黨與貴妃一黨的外戚,都已經成了氣候,一舉動搖兩邊,就好比兩次強烈地震,東夏承受不起。恭帝更要擔心,若是東夏真的做了,那必然是朝中局勢大變,朝中官員半數都受到牽連,朝中空虛。
這麼一來,若是東夏之外的另三國有所動作,東夏如何自保?一個殘缺的朝廷,一個人人自危的政權,一個人心不穩的局勢,豈不是要把東夏自己給拖垮了?
所以,他只能留一頭,打一頭。
皇後勢大,便壓制了皇後。
但是,也不能讓王貴妃獨大,因此,太子之位一直沒有動搖,而梅妃也在這個當口扶搖直上,脫穎而出,躍為四妃之一,僅次於王貴妃的存在,而梅妃孃家也成為京城新貴,梅家外戚之中略有才能者,俱升官加爵,青雲直上。與王貴妃的孃家分庭抗禮,成為新的顯赫外戚。
秦王司城建元,更是直接封王,風頭無二,隱隱有直逼太子之勢。
說到底,無非為了一個平衡,一個朝局的平衡,一個國家基石的平衡。
恭帝甚至對司城玄瑞說過:“你要為你的母妃報仇,我也要為我心中的女人報仇。但是,我是皇帝,東夏百年基業傳到我的手中,我不能只為了報仇便把這一切拋開。仇,要報,但要徐徐圖之!”
這是父子之間最開誠布公的一句話,這也是恭帝對趙王司城玄瑞所說的最直白的一句話。這樣的話,他不會對司城玄曦說。甚至,司城玄曦並不知道這回事。
因此,趙王司城玄瑞認為恭帝必有後著,在這樣的時候,也一定要進宮去看看。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若是恭帝無病無災,只需要再過三五年,王貴妃的勢力便將拔除,皇後一黨拔除之時,司城玄瑞就在宮中,在當初德妃所住的宮中,父子二人在德妃的畫像前,深宵夜談。
司城玄瑞甚至回想到那一晚。
月上中宵,恭帝一身明黃袍服,凝望著德妃的畫像,表情落寞。這時候,他不像一個君臨天下的皇帝,而是一個失去愛侶的普通男子。
司城玄瑞便站在下首,也同樣看著自己母妃的畫像,眼中一片平靜,但眼底卻是又痛又恨。
恭帝喟嘆道:“太子曾經聘殺手追殺玄曦,我豈能不知道?玄曦不同於你,他風頭太勁,一舉一動都有人監視著,所以,他之生死,不在我的手中,而在於他自己。”
司城玄瑞沒有說話。
恭帝轉頭看他,道:“你是不是想問,既然我知道,為什麼不阻止?”
司城玄瑞搖頭,道:“父皇的用意,我已知道!”
恭帝臉上有一抹溫和的笑意,很純粹的溫和,很親切的溫和。這樣的笑容在這位從來高高在上的皇帝臉上很少見。他流露出幾分興趣,道:“那你說說!”
司城玄瑞道:“五弟滅膠東,為東夏擴張三分之一版圖,居功至偉。大功也是大忌,最忌他的,不會是別人,只會是太子。若是太子感覺自己地位受到威脅,必然會不遺餘力予以打擊。所以手足相殘的事,便是平常。皇室子弟,只有在這份殘酷之中歷練,才能成長。父皇能幫得了一時,卻幫不了永遠,能幫得了一次,幫不了多次。五皇弟的路,還是得他自己走!”
“父皇之所以這麼做,還有一個原因,太子之位,父皇已經給了,他為坐穩這個位置做出一些事情,父皇必然是不會阻止的。”
“你是否會認為父皇無情?放任他們兄弟相殘,無動於衷?”恭帝看著司城玄瑞。
司城玄瑞正容道:“不是父皇無情,身為皇家子弟,有諸多無奈!父皇先是皇帝,然後才是父親。東夏江山已經百年,父皇的考慮,兒臣明白!”
“你真的明白?你不為你五弟鳴不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