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古怪(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然,這就不是周北平應該操心的問題了。
他只想看看,這湖底,到底有個什麼樣的東西。
“說來,這座湖也挺邪門的。”
王軍卻咂了咂嘴,感嘆了一聲。
“哦?”
周北平心頭一動。
“莫非這座湖,還有什麼故事不成?”
“哈哈,哪有那麼多故事,就是當初這裡建造的時候,遇到過不少麻煩事。”
王軍笑了笑。
不過很快他反應過來,這樣的場合,以他的身份,是不適合做出這樣的表情的。
看了看四周,他笑容一收。
“說來,這座公園開發建造也有不少年了。”
“當時發生的事情,知道的人本就不多,至於現在,那就更少了。”
王軍有些感慨。
那是千禧年之後,大約03年的時候。
改革開放過去二十多年,濱海從一個小城鎮,飛速發展,成為了經濟總量在全國都排名前列的大城市。
只是城市綠地指標這一塊經常不達標。
當地政府當然是不希望建一個沒什麼收入投入又那麼大的地方,政府也想把這麼大一塊地賣給開發商開發房地產。
最終,還真讓他們找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當時城南有一座廟。
時間據說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
廟裡供奉的不是什麼有名的神袛,而是一位婦人。
死後能夠立廟的,當然不是什麼普通人。
通常來說,能有這種待遇的,不是王侯將相,那也是生前有過過人功績之人。
這個婦人自然也是如此。
她做過一件事。
參與了抗戰時期《四庫全書》的大遷徙。
四庫全書共有500多種書,3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
那麼動盪的年代,那麼遠的路程,花了那麼久的時間,那麼多的人力,能夠把這一珍貴的文化瑰寶儲存下來,能想象這是多麼不易的一件事。
參與護送工作的人可以說都是文人。
19371942,歷時九年,《四庫全書》重歸故土,期間艱難跋涉,曲折苦困,筆紙難言。
為了一部書,江浙幾代人冒著生命危險,不離不棄。
死傷,當然是有的。
這位婦人,當時就是死於日本人的槍下。
對於華夏的這些歷史文物,日本侵略軍一直是十分眼饞的。
搶奪也就合情合理了。
婦人為了保護文物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