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而,因為方菲女士十分熱愛話劇,並將半生的熱忱都獻給了話劇舞臺,這也影響著粟春雨對舞臺的敬畏心。

這種敬畏之心,促使她在話劇團幫忙大半年之後,決心重新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

她大學學的專業是外語,之前從事的工作也是翻譯工作,在話劇團幫忙只是她辭職後調整狀態的一個方式,不是她謀生的手段,所以她必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倘若只是需要一份工作維持生活,她有大把的選擇,可在經歷過那樣的一件事之後,她對工作的環境就有了一定的顧慮和考量。人性太複雜,比起賺錢,她更希望舒心,就像方菲女士一樣,簡單而熱愛。

她思來想去,發覺自己還是喜歡和文字打交道,便打算報個培訓班,增加一些經驗,以便更好地求職。

於是她一邊上課的同時,也開始在網上接一些簡單的法語和英語翻譯工作。

那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二〇一八年的四月,她過了她二十四歲的生日。

粟春雨十分幸運。早年她因為興趣所致發表在網上的翻譯作品被沅南文藝出版社的一名編輯看中,希望能簽下她,並出版她翻譯的作品。

她遲疑之後,答應先見面聊聊具體的情況。

等到見面那天,粟春雨才知道,那個要籤她和她翻譯的作品的編輯,竟然是孟秋!

——當年信誓旦旦說要成為一名記者的人,如今成了編輯。所以說無巧不成書嘛,如果不是因為孟秋成了編輯,要籤她,她或許不會那麼快做出決定。

她自回到沅城之後,與從前的高中同學都斷了聯絡,就連過年期間,他們組織的同學聚會也沒有去參加。她很俗氣地想,同學聚會是“衣錦還鄉”的象徵,她如今一事無成,還不想這樣去見故人。

孟秋果然問了她同學聚會的事。

她詫異:“你怎麼知道我們班同學聚會?”十四班自分科之後,至今未曾聚會一次,但文2)班卻斷續有過幾次的同學聚會。孟秋不是文2)班的人,粟春雨當然好奇她的訊息來源。但一想到孟秋從前在學校的“情報網”,她又覺得這也不是什麼飛天遁地的難事,以她八卦的氣質,總能有渠道得知。

孟秋卻難得靦腆了起來,神情有些不自然道:“嘿嘿,那什麼,我跟你們班的班長李明義在一起了。”

粟春雨震驚地目瞪口呆。緩了好一會兒,她才接受了這個事實,可接受事實並不代表沒有疑問,於是,她分外好奇地問她:“你跟李明義不熟吧?什麼時候在一起的?太意外了。”

說起這個,孟秋彷彿渾身被注入了雞血一樣,頓時就興奮起來:“就參加大學同鄉會的時候發現大家竟然在一個城市,慢慢就聊了起來。後來我畢業的時候,他就問我會不會回沅城,我說回啊,他就跟我告白了。”

“可我記得李明義唸的是大專啊。”大專只有三年。

“嗯,所以他才在我畢業的時候告白嘛,因為那時候他已經在沅城工作一年了。之所以問我回不回沅城,也是不想談異地戀。”

粟春雨一邊感嘆緣分的妙不可言,一邊由衷地替他們開心。

那天,她和孟秋聊了很多,不管是從前的事,還是這些年發生的事,就連和李明義戀愛的細節她也聊了不少。可不知為何,直到她們散去,孟秋也不曾提起過她想知道卻又不敢知道的那個人的近況。

在孟秋的說服下,粟春雨最終同意簽約出版社並且出版之前翻譯的國外作品——當然,版權問題由孟秋負責溝通協商。

兩個月後,她翻譯的第一本日本圖書作品成功出版。因為這本書多數是以插圖為主,輔以文字說明,以一對老夫妻的日常生活展開,除了表達了日本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之外,也介紹了日本不同的飲食文化和愜意的生活態度。上市之後,銷量十分不錯。

孟秋便趁熱打鐵,又跟粟春雨邀約了下一本翻譯作品。

她就這樣,重新走上了翻譯的道路。

此前,她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名職業的翻譯作家。

之後的生活開始變得愜意。

喜歡春風十里不如春雨請大家收藏:()春風十里不如春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