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狀告謀反,李仁孝第一時間想到蓮俏,他毫不猶豫地跟著武侯走了,一旦拒捕,豈不是坐實了謀反之罪?

雖然現在有“王霸之力”加持,但李仁孝還沒有猖狂到可以提著腦袋和整個世界為敵。況且,自己只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經意救了那個刺客,還算不上謀反吧。

有些事情,應該能解釋清楚。

武侯直接將李仁孝帶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位於長安城西北角的義寧坊,步行過去,穿過朱雀大街,幾乎橫跨半個長安城。

衙門坐北朝南,門口有兩尊與人等高的石獅子,青烏色牌匾上鑲嵌著金黃色三個大字“大理寺”肅穆威嚴。

堂上兩側盡是手持兵刃的武侯,還有負責記錄文案的刀筆吏,正對著李仁孝上座的是三位大人物,大理寺卿孫伏伽、刑部侍郎崔仁師、御史大夫馬周。

好傢伙,三司會審!

這事大了……

而堂下跪著的正是蓮俏。

草!

果然是這個浪比出賣了老子,早知道真該一刀宰了她!

孫伏伽厲聲道:“堂下之人可是左屯衛中郎將李安儼之子李仁孝?”

“正是。”

“為何謀反?”

“寺卿明察,某不曾謀反。”

李仁孝一臉鎮靜,孫伏伽卻拍著大案怒吼了一聲:“一派胡言!你昨夜偷偷潛入太極宮行刺聖人,還不是謀反?”

哦……原來蓮俏是把老子當成刺客給告了,她先跑偏,這局好破。

李仁孝臉上依舊是一副古井不波的表情:“寺卿,某不曾行刺。”

“不曾行刺?那你昨夜身在何處?”

“某在家中酣睡。”

“可有證人?”

證人?就是那個真刺客。

李仁孝只好道:“無證人。”

孫伏伽又是一聲怒吼:“一派胡言!分明就是你行刺聖人!”

我草!這什麼鬼邏輯?

堂堂大理寺卿就這水平?疑罪從無懂不?難道疑罪從有?

話說,眼前這位孫伏伽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理論知識自然沒的說。可這實踐經驗嘛,就不敢恭維了,他曾經審理過好幾起冤假錯案,一度坐罪罷官,本來是個沒什麼前途的人。

可是,命運總會有轉折點。

有一天,李世民帶著幾個侍衛要出城打獵,正好撞上孫伏伽。這廝一把拉住韁繩不讓走,說不能去,聖人怎麼能玩危險係數這麼高的遊戲,萬一讓野獸吃了怎麼辦?

呵呵……人家李世民那可是南征北戰,馳騁疆場的人物,打個獵有個屁的危險。

孫伏伽愣是以死納諫,李世民哭笑不得,氣的要殺他。

結果,自然是沒殺,還博得了李世民的好感。

李世民喜聞納諫,朝野皆知。至於孫伏伽是真的直言敢諫還是拿命在賭就不得而知了,至於他是否提前知悉了李世民的行蹤,故意“埋伏”在路旁,那就更不得而知了。

崔仁師湊過去小聲提醒道:“寺卿,那刺客胸前有箭傷,一驗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