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胤禛回來以後,忙不迭就直奔了年媛媛這兒。

今日原本刑部那兒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的,但是胤禛聽聞了發榜的好訊息以後,也實在是忍耐不住了,就暫時將緊要的事情處理完,不緊要的就丟給同僚去做了。

年媛媛瞧見胤禛回來,忍不住就打趣道:“事情都沒做完呢,還扔給你的同僚幫忙。你的同僚當真是…雪上加霜。”

“你這倒是關心起我的同僚來了?”胤禛看著年媛媛這樣子,忍不住就輕哼了一聲,露出吃醋的表情來。

年媛媛卻是一副什麼都沒看出來的樣子,只道:“我若是在幹活兒,應該也不會喜歡人家把事情丟給我來做的。不過嘛…主子爺一向勤勉,偶爾幫一幫也沒什麼。”

胤禛本來沒想著和年媛媛就事論事的。可是年媛媛仍是一副要就事論事的樣子,他也就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

“改明兒我幫他就是了。我回來,還不是因為聽說你兩個哥哥的事情了麼。”

胤禛說著,繼續道:“正常來說,殿試當中,由皇阿瑪特賜了進士出身的,往後都是會進了翰林院當中供職的。你兩個哥哥,是不是也這麼打算的?”

翰林院,既是算是一個進修班。

古時候,年媛媛也不記得是哪個朝代了,好像有“非翰林不入內閣”一說。也就是說,想要進入內閣,成為真正的核心大臣,這翰林院是必須要走一遭的。

在清朝的話,雖說也是這個制度,但只是在科考完了以後,排名靠前的那些會進入翰林院,然後尋找升職的機會。

一般來說,在翰林院幾年,學習到東西以後,會有一些外放的職位進行鍛鍊。從外面回來以後,像當初年遐齡那樣回京述職。

外放成績若是好的,回京述職以後一般能夠得到升遷。當然,這是正常的情況。

三年一回的科考看起來不容易,其實一個朝堂統共的官職就那麼多,一個人能夠任職的期限,長的能夠達到四十年以上,空缺還是還是不多的。

狀元榜眼探花自不必說,定然是想進翰林就成的。至於別人,怕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

有關係或許還成,沒關係的就只能候補。實在是不行,謀一個九品芝麻官兒先做著,慢慢尋找升遷機會也是有的。

宋朝當時“三冗”,也是跟這歷來傳承的制度有關係的。

“這個問題…”年媛媛被胤禛這麼一問,一下子倒是也想到了很多的東西。當即摸了摸自己的腦袋以後,就道:“我得問問兩個哥哥呢。”

“不過,若是現在就想外放,也是可以的嗎?”

能夠跳過在翰林院當中的任職直接外放歷練,聽上去倒是十分不錯的選擇。果然啊,有的時候有一個後門,就是好呢。

“嗯。”胤禛道:“不過外放的話,我估摸著也是鄉試考官一類的官職,在地方上積累一些經驗,還是要回到京城任職一段時間,才能有更好的外放官職的。”

“那我知道了。”年媛媛點點頭,道:“我大哥喜歡看書,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想去。晚點兒我幫你問問,成嗎?”

“自然是可以的。”胤禛又道:“前陣子我與你說的要去曲阜祭祀孔子的事情,等這幾日將這幾件事情忙完了,也差不多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