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爾接過紙條看,然後挑了下眉毛。

只見上面寫著兩個字,“銀倏”。

見陳爾沒有說話,趙九黎就又湊過來了一點。

殷切地看著他,“陳師傅?”

陳爾把紙條還給她。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銀倏是一種酒的名字。

他曾經在系統給的一本《古酒摘錄》裡面看到過。

這差不多算得上做法已經失傳的名酒了。

現代人恐怕沒有幾個知道這個名字。

就算有那麼幾個人知道這酒的名字,也只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味。

陳爾輕聲道,“銀倏酒是古代名酒,盛行於唐宋,兩宋時期一過,做法就已經失傳於戰亂了。到明清時期,幾乎已經沒有人再提起這種酒。”

趙九黎聽陳爾說得這麼詳細,一時有些激動。

“那麼,陳師傅,你能做出來嗎?”

陳爾掃了她一眼,“銀倏酒的做法已經失傳了,現在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研究的相關資料。”

趙九黎頓時洩下氣來。

“不瞞你說,我已經把所有能找的書籍都翻看了一遍,就是找不到半點相關的記載,最多的,也只是提到一個名字而已……”

陳爾想,能找到相關資料才怪。

古人風花雪月慣了,從菜名到酒名,不管是什麼東西,隨便取個名字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在古代,品酒和烹茶都是極其優雅的一件事情。

文人墨客們,飲酒喝茶高興了,漂亮的名字那是信手拈來。

有時候,甚至同一種酒,到了不同人的手裡,就會有好幾種名字。

這都是常有的事情。

古代的印刷業又不發達,早期的書籍傳播全靠手寫,寫岔了,寫漏了,都是常有的事情。

像這種小眾的東西,相關資料都是非常難收集的。

“像這種比較偏門的小東西,就不能用常規方法去找相關資料。”

陳爾一邊回憶一邊說,“可以從銀倏酒的生産地域下手,再查詢特性相同的酒,這樣應該能找到點資料……”

趙九黎沒有注意到陳爾的走神。

她重新抬起頭來,盯著陳爾看,沒有說一句抱怨或者祈求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