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陳爾就提著滿滿一桶泉水回來了。

然後又找戶主要來了一隻醃菜用的土罐子。

在院子裡開始準備第一道食材。

戶主就帶著一家人去田裡勞作了。

陳爾把揹包裡的東西一一取出來。

邊取便道,“這個是小米,這個是酒麴。”

一看見酒麴和小米,大家就差不多猜到陳爾是要釀造米酒。

陳爾把東西擺好,又將那隻土罐子洗幹淨放在一旁。

“今天主播要準備‘小豬豬’的第一道食材。”

“釀造清酒。”

陳爾解釋道,“大家不要聽到清酒這個名字就誤會這是島國的。”

這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島國的許多文化都深受華夏的影響,很多地方都“類似”。

“清酒這東西,華夏自古就有。最早出現清酒這個名詞的時候要推到西周。《周禮·天官酒正》中說: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清酒在那個時候是祭祀用的高階酒。”

“咱們今天就用古法來釀造這種傳承了千年的名酒。”

陳爾開始東西處理酒麴。

把真空包裝的酒麴倒進一隻大瓷碗裡。

然後舀出適量的泉水浸泡酒麴。

處理完酒麴,陳爾再將小米淘洗幹淨,用蒸籠蒸。

“古時候釀酒用酒麴是我國釀酒業的一大特色。”

“北魏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八例制曲法,四十餘例釀酒法。今天主播用的方法就是來自這本書。”

“古代用酒麴釀酒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浸曲法,另一種是拌曲法。”

“浸曲法在漢代甚至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都是最常用的用曲方法。所以主播就選擇浸曲法。”

陳爾在等待小米蒸熟和酒麴活化的時間裡給大家講解釀酒的方法。

大家也聽得很認真,幾乎沒有多少人傳送彈幕。

“浸曲法的過程並不複雜。是先將酒麴泡在水中,待酒麴發動後,也就是咱們現在說的等待酒麴中的酶制劑都溶解出來並活化後,再過濾曲汁,投入蒸熟的小米開始發酵,這稱之為浸曲法。”

等待酒麴發動的時間並不算太長。

陳爾過濾好曲汁,將曲汁和蒸熟的小米攪拌在一起封在罐子裡等待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