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分內廷和外朝。

內廷乃是宮中妃嬪所居住的場所,外朝大臣王爺未得召見不得入內。

而乾清門則為乾清門為紫禁城內廷的正宮門。初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乾清門是帝后寢宮以及嬪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區域內廷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正門,在清代是皇帝‘御門聽政’的地方。

乾清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約一十六米,單簷歇山屋頂,坐落在高一點五米的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周圍環以雕石欄杆。

門前三出三階,中為御路石,兩側列銅鎏金獅子一對。中開三門,門扉安設在後簷部位,門廳敞亮,兩梢間為青磚檻牆,方格窗。

簷下施單昂三踩斗栱,繪金龍和璽彩畫,門兩側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八米,長九點七米,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裝飾,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絢美豔麗,在陽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將乾清門映襯得華貴富麗。門內有高臺甬路連線乾清宮月臺。

乾清門東為內左門及九卿值房,西邊內右門及軍機處,門前廣場東西兩端為景運門、隆宗門。

景運門位於乾清門前廣場東側,東向,與西側隆宗門相對而立,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簷歇山頂,單昂三跴斗拱,徹上明造,梁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明間及兩次間闢為門道,門扉設於後簷金柱處。

門道內外設礓磋慢道以便車輿出入,門內北側為蒙古王公大臣值房及九卿值房,南側為奏事待漏值所。門外東為奉先殿,北為毓慶宮。

隆宗門位於北京乾清門前廣場西側,西向,與東側景運門相對而立,形制相同。面闊5間,黃琉璃瓦單簷歇山頂,單昂三踩斗拱,徹上明造,梁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明間及兩次間闢為門道,門扉設於後簷金柱處。

門道內外設礓磋慢道以便車輿出入。門內北側為軍機處值房,門外正西為慈寧宮。此門是內廷與外朝西路及西苑的重要通路,是緊靠皇帝住所的一處重要禁門,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使王公大臣也不許私入。

清代帝王喜園居,康熙、雍正、道光等幾位皇帝均卒於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園林中,他們的梓宮均由隆宗門迎入,並於門內齋集舉哀。

景運門與隆宗門均為進入乾清門前廣場的重要門戶,進而可通往外朝中路及內廷中路各處,因此也被稱作“禁門”。

自親王以下,文職三品、武職二品以上大員以及內廷行走各官所帶之人,只准至門外臺階二十步以外處停立,嚴禁擅入。

乾清門是連線內廷與外朝往來的重要通道,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一日,請權貴祗候乾清門,出聲無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義折之。’

在清代,乾清門則又兼為處理政務的場所,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校

所以,乾清門才是清朝時期的上朝所在地,乃是體現一朝正統的所在,也是權力的象徵,受到皇氣的長時間洗禮。故此,這乾清門前的廣場上皇氣比之太和殿還要濃郁一分。

方陽在走入乾清門的時候,卻見一直陪著他的楊妙手突然開口:“方真人,在下就先送您到這裡了,畢竟,老祖宗現在在閉關,在下還是要趕回去護法,不能耽誤!不過您放心,在下已經打點過了,您可以隨意在這紫禁城裡四處觀瞧,沒人會來打擾您。

當然,您最好還是別去頤和軒那邊,因為您一但去了那邊,那在下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引起諸派的誤會,擾了您的清靜!”

聞言。

方陽點零頭,對楊妙手一笑:“楊門主但去便是,貧道正喜清靜,一人在這紫禁城逛逛挺好!”

“那在下就告辭了!”

拱手行禮之後,楊妙手轉身往外走去。

待楊妙手身影消失後,方陽搖頭一笑,那盜門的老祖哪裡是閉關,只怕他現在正時刻關注著紫禁城,就待裡面鬧出動靜,他就會找機會悄悄潛進古井。

而至於那老者為什麼要對楊妙手是閉關,在方陽想來,老者也是為了以防萬一。畢竟他入古井一事十分危險,很可能一去不回,而盜門又只有他一個真人,一但他出了事,被外人知曉,只怕盜門就危險了。

所以,他對外言稱自己閉關,更是心謹慎的對楊妙手這個門主都沒明。

因為這樣一來,不論他能不能再出古井,只要他不出關,只要他被困古井的訊息不外傳,那就能保盜門一段時日。

這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搖頭笑了笑,方陽繼續往前行去。

這乾清門前廣場上的皇氣雖比太和殿濃郁,但方陽未曾停下腳步,而是越過廣場,抬步走上乾清宮前的丹陛,抬頭看了眼掛於乾清宮大門上方,書有滿漢兩種文字的乾清宮匾額後,輕輕揮手,欲要開啟緊閉的大門。

哪知。

真氣發出,卻突見乾清宮大門之上猛然閃過一道白光,白光消散,方陽所發出的真氣也同時消散無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