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時青草依依,回時已經白雪紛紛。

大半年的時光過去,鄭長生終於不負使命回師帝都金陵。

他們離京的時候並不為帝都百姓所知,只有老朱以及朝堂高層知道。

當日老朱祝酒踐行諄諄囑託殷殷希望全壓到鄭長生的肩頭。

現在不負眾望,剿滅彌勒教而回,摟草打兔子順便來了個改土歸流,收服侗區數十萬眾,版圖擴大了許多。

這是開疆拓土的絕世大功啊!

行至京師八十里處,就有官員迎接停歇。

說是皇上的意思,讓他們休整一下,等候上諭在入京師,老朱要舉行一個盛大的凱旋儀式。

彌勒教在老朱的心頭就是一根刺,鄭長生給他一下子連根拔掉,解除他的心頭之患,老朱接到密報興奮的覺都睡不著。

還有,鄭長生的這次改土歸流,堪比數十萬將士勞師遠征所取之成果。

幾乎是不費一兵一卒,就給朝廷收服這麼大的一塊疆土,論功勞的話怎麼封賞都不過分。

如果是資歷高深的將帥取得這樣的成果,就是封一個國公也不是不行的。

可是鄭長生太年輕了,二十歲還不到就有這樣的功業,現在就封國公,那以後再立下功勞呢?還怎麼封?

老朱考慮的當然要比常人長遠。

年紀輕輕的就位列國公,還有救駕之功,開疆拓土之功,這要是鄭長生驕傲自滿起來,未必見得是好事。

可是呢,鄭長生偏偏又立下這麼大的功勞,那就只能從旁的方面找補了。

例如,禮遇,極高的禮遇,這就有了凱旋儀式的舉行。

好吧,鄭長生雖然想歸家之心煎熬的很,可是老朱要折騰,那也只能俯首聽命了。

不過,鄭長生可沒有下令讓將士們進城休整。

而是在城外一塊空地上安營紮寨。

出征得時候就保持著戰鬥警戒的隊形,一路拉練直到侗區。

回來的時候亦如是。

他意在鍛鍊錦衣三千營的軍事素養。

軍隊就是為打仗而生的,可不是享樂的。

要時刻保持著警覺,做好隨時都能拉出去決戰的本領。

還要做到有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效果。

不然,還怎麼稱之為軍隊?

況且,這支軍隊可不是尋常的冷兵器,而是全火器,清一色的燧發槍,這跟冷兵器的軍隊的戰鬥方式都不一樣。

要知道這是禦敵於百米之外,擅長遠距離不接觸殺敵的一隻軍隊。

可不是刀對刀槍對槍的近距離搏殺的軍隊。

如果不隨時做好戰鬥準備,一旦被敵人近身搏殺,雖然有訓練的刺刀陣法,可那畢竟是萬不得已的選擇不是?

所以,能做到百米外斃敵,那是最好的。

錦衣三千營,經過鄭長生作戰理念的引導下,而且又經過實戰的考驗,現在依然形成了完備的戰法。

警戒線都能撒出去三公里,一旦有事,迅速預警,大部隊迅速集結,撲上前去。

一路上錦衣三千營的將士們是如臨大敵,因為統帥鄭長生下令輔兵三千人和火器營的三千人,夜間襲擾,實兵對抗。

經過血於火磨練的軍隊,未來大明帝國最精銳的一支王師,依然是悄然成形......

自鄭產生下令安營紮寨始,一個時辰之內,一座座行軍帳篷已經搭建完畢。

中軍大帳旁的鄭字大旗迎風招展,在漫天雪花中隨風飄舞。

格雲朵實在是凍壞了,躲在溫暖的裝有火爐的馬車中不願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