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人的隊伍,瞬間被淹沒在騎兵的衝鋒陣中。

不斷的有人倒下,不斷的有人慘叫、哀嚎。

有敵有我,實在難分。

封長空率領的刀盾兵終於趕到了,同樣都是冷兵器的戰兵對陣。

盾牌格擋馬刀的攻擊,他們手中的鬼頭刀則紛紛砍向了馬蹄。

一時間倒也打的難解難分,雖然各有傷亡,但是總歸是把明軍的陣腳給穩住了。

後面的火槍兵,在忠武校尉李長山的調動下,重新集結,已經到位。

火槍兵的最大的優勢,在於排槍射擊。

要是單個的擊發,準頭就是個大問題。

別看鄭長生搞出了超過這個時代的燧發槍,可是工藝還真是不敢恭維。

群體射擊的時候,威力驚人,但是單個的精準射擊還是達不到要求的。

所以,錦衣衛三千營有硬性規定,作戰必同仇,擊發必同步。

吳勉的殺手鐧騎兵隊的第二波的衝鋒暫告一段落。

他們在馬力盡時,紛紛調轉馬頭,重新集結,準備發動第三波次的衝鋒。

眾所周知,騎兵最大的優勢在於速度,當馬力盡時,他們就是騎在馬上得步兵。

騎在馬上跟步法靈活的刀盾兵對抗,那就是在找死。

現在,經過兩輪的衝擊,他們也有幾百人死於非命。

這對於他們高高在上的騎兵來說,這就是莫大的恥辱。

幾百名步兵,用手中的刺刀,竟然抵擋了他們兩輪衝鋒,雖然明軍的戰損率比他們要高,可是這絕對是騎兵所不能接受的戰果。

當然,他們損失最大的是明軍的刀盾兵給他們帶來的。

騎兵隊長是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他也在心疼。

這支騎兵隊可是北部天王吳勉的看家老本,在自己的手裡全部損失的話,自己也只能以死報效了。

他哪裡有臉面回去再見天王吳勉?

他們接到的命令就是不惜任何代價的斷後,阻止明軍的追擊。

當他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就知道他們這支騎兵隊的命運了。

面對如此強大的明軍,也只有他們騎兵才有抗衡的資本。

天王吳勉的性命現在可以說就是完全掌握在他們的手中了。

他們要是能夠多支撐一些時間,天王吳勉的逃生時間就多了一分。

他們要是瞬間就被明軍打敗甚至殲滅的話,天王吳勉的命也就沒有了。

無疑,他們是完全死心塌地的忠心於吳勉的。

俗話說,再好的人也有非議,在壞的人也有讚美,也有追隨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吳勉對於明朝來說,那是大逆不道的,可是對於這些侗兵,尤其是對於這些騎兵來說,那是恩重如山。

他們自從當初,發誓效忠天王吳勉以來的初心就沒有改變過。

或許他們的現在的想法,跟剛才鄭小刀、鄭小斧兩兄弟是一樣的。

犧牲自己,成全天王吳勉。

“兄弟們,我們都曾經深受過天王吳勉的大恩,如今,天王危在旦夕,我們報恩的時候來了。

勇士們,我們是高高在上的騎兵,對面是一群卑劣無恥的步兵,殺光他們,展現我們騎兵的榮光的時刻到來了。

俯下你們的身子,橫起你們的彎刀,衝啊!”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馬嘶人吼,聲浪如潮的殺向封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