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方一下子來了兩萬多人馬,這能是區區幾千火器營能夠抵擋的嗎?

萬一要是被包了餃子,不說他們全部戰死了,恐怕就連永和伯鄭長生他們也性命不保啊。

於是他傳令,所有的人馬,都往他這方面靠攏。

鄭長生是統帥,可是他的指揮權交給了封長空,這也是弊端之一。

封長空考慮的是有點多,思維也是有點僵化,可是這可苦了鄭長生了。

他把人馬都調集倒正面,迎接這突如其來的兩萬人馬了,把鄭長生這一方面就撂下了。

當然,這也有封長空的考量。

封長空也是讀過兵書戰策的,,,他也懂得與其斷其十指不如重傷其一指的,集中優勢兵力滅其所有的方法。

鄭長生雖然是皇帝陛下受寵之極的重臣,可是跟一場戰役的勝負數千人乃至上萬人的生死來說,他選擇了大多數。

另外,鄭長生的身邊畢竟跟隨著格家的精銳戰兵兩千多人。

沒有那麼容易就一敗塗地的。

封長空現在是頂著所有壓力,抱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的理念來迎敵的。

話說,這兩萬多的兵馬來者為何?

不是別人,正是北部天王吳勉。

吳勉這一次的虧可算是吃大了,不僅連親弟弟吳黎的命都搭上了,就連他的寶貝兒子吳南笙也是下落不明。

他的兒子就這麼平白無故的消失了。

這你說上哪裡說理去?

為此,他把跟隨在兒子吳南笙身邊的十幾個護衛,一股腦的砍了腦袋了事。

連小主人都守護不好,要你們有什麼用?

要說他的親弟弟吳黎就死在他的面前,他雖然傷心,可是也沒有得知兒子不見的時候傷心。

兄弟死了就死了,雖然是一幕同袍可是也沒有自己的種來的重要。

以他的估算,,,兒子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雖然他不知道兒子為什麼會就這麼憑空裡不見了,但是他可以推測的出來,是一個什麼結果。

報仇,是吳勉心頭的第一想法。

是以,他從鄭小刀和鄭小斧的亂石襲擊中逃生之後,就下令徵集所有大山中的信奉他的侗民戰兵。

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十來歲的孩童。

全部帶上傢伙集結起來,直奔格家尋仇。

此仇不報,誓不為人,這是吳勉對著皇天后土發下的誓言。

大隊人馬在殺奔雲臺三寨的途中,他就已經得到訊息了。

格家老祖連同格吉魯帶著兩千精銳,前去參加彌勒教的盛典去了。

要說,吳勉但凡是頭腦清醒一點的話,趁著格家雲臺三寨空虛,無人主事的時候,殺一個回馬槍。

那絕對是能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可是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的北部天王吳勉,直接帶著重新集結起來的大軍,兜著屁股就追殺過去。

這一頭跟封長空的軍隊撞上了。

人吶,遇事千萬不要衝動,三思而後行,這是老古語,但也是無數先賢智者總結下來的至理名言。

可是吳勉卻偏偏逆而行之,這也是他悲劇的來源......

喜歡大明墨客請大家收藏:()大明墨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