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心情大好之下,當晚舉行盛大的皇家夜宴,鄭長生一家人有幸被邀請留下參加。

皇家夜宴的規格是很高的,最起碼是在鄭長生的印象中提高了不止一兩個檔次。

單單是器皿酒具都是鑲著金邊的,美輪美奐的上等瓷器。

酒席所用食材也都是奢靡之物,這在前幾年根本就是不敢想象的。

鄭長生想起了當年老朱聖壽日的時候,由於大內銀子吃緊,他還獨具匠心的弄出了個火鍋宴。

不就是為了省錢嗎?

可是這才短短几年的光景,皇宮裡的奢靡之風就已經大興了。

上有行,下必效,權貴們的生活還指不定有多荒淫奢靡呢。

也或許是老朱的苦日子過的太久了,不想在過那種緊巴巴的日子了。

畢竟現在光是鄭長生的一個對日政策,就給大明源源不斷的弄來大量的白銀。

還有重商的政策施行,國家稅收直接翻著翻的往上漲,老朱現在可不是當初的窮光蛋了,他是真正的全天下最大的地主老財。

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光知道弄錢,可是錢流入國庫中,流入權貴手裡,真正的底層的老百姓還是苦哈哈。

嚴重的兩極分化這是會釀出事端的。

得想個辦法讓錢流動起來,讓老百姓手裡有錢,藏富於民這才是真正的國富民強。

而不是像土財主似的,有了錢藏起來,到死也不捨得花。

那樣的話,錢就成了死錢。

錢幣最好的狀態就是流通,否則一點意義都沒有,於國於民都是不利的。

大明錢荒的主要構成因素就是錢幣不流通,手裡有了錢都藏起來。

朝廷儘管每年都會鑄造大量的銅錢用於流通,可是真正的用於流通的卻是不多。

其實按照常理來推算的話,大明的錢幣要是流通起來,並不用每年都大量的鑄造銅幣的。

可最關鍵的是民間藏錢之風甚盛,當然這也跟老百姓的日子清苦有關係。

好不容易賺點錢,捨不得花啊。

他們的錢都是從牙縫裡扣出來的,哪裡會這麼輕易的就花掉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鄭長生其實是有想過鼓動老朱,以國家的名義開設銀行的。

與其民間私藏錢幣,還不如吸納這些不流通的錢幣到國家銀行裡,這樣可以放給那些需要大量銀錢的商人使用。

這樣存錢的人可以得到利息,借貸的商人也可以解決資金不足,國家還可以抽取一定的水頭。

這絕對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但是現在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缺乏相應的金融管理人才。

雨花書院的第一批經濟學院的學子也將要畢業了,三年制的課程學完的話,也足可以應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