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的小皇帝要來永和伯府體驗大明民風,這絕對是一個勁爆的訊息。

有人就嗤之以鼻:“哼,這就是作啊,放著一等公爵之家,那麼多一品大員之家不去,這下子舒服了吧?

皇上一道口諭,傳送到一個三等伯爵之家,身份地位很明顯不匹配嘛。”

也有人為永和伯鄭長生鳴冤叫屈抱不平起來:“哎,恐怕這次永和伯一家有的苦頭吃了。

那小孤孀挑剔的很,平時都橫挑鼻子豎挑眼的。

這次沒有達到她的預期,惹怒了皇上,直接‘發配’到永和伯府上的。

她心裡肯定憋著氣呢,要是能給永和伯府好臉色看,那就見了鬼了。”

有人就反駁了:“話也不能這麼說,畢竟朝廷還是給了補償的嘛!畢竟是白花花的五萬兩官銀入了人家的口袋了。

我等辛苦一年能有這等豐厚的薪俸嗎?”

羨慕之情,溢於言表。

當然也有人對此事發出了疑問:“恐怕,事情還真沒那麼簡單,這高麗小孤孀眼皮子高著呢。

之所以這一次不鬧騰了,恐怕是正中她的下懷吧?”

“啊呀呀,仁兄,可萬萬不可胡言亂語,這事情沒有一點兒的證據,怎可妄下斷言?搞不好傳到監察御史的耳朵裡,難免彈劾你一個流言蜚語中傷友邦的罪過。

還有,要知道,你這一瞎胡猜不要緊,順帶著連皇上的寵臣永和伯都給捎帶進去了。

永和伯年輕氣盛,萬一入他的耳朵,打上門來,恐怕誰都給你接不下來。

慎言,慎言吶!”

~~

~~

夜深人靜的時候,一乘軟嬌出現在永和伯府門前。

十幾名高麗護衛,外加一隊大明錦衣衛呼啦一下就把周圍給封鎖了。

永和伯府門前此刻張燈結綵,連紅氈都用上了。

這紅氈可是當年永和伯大婚的時候,皇上賞賜的。

據說是出自專門給元朝皇帝編織氈毯的匠人之手,當年明朝大軍攻破元大都,這些人被俘虜,後來編入匠籍為大明服務。

他們耗費了一個月的時間,加班加點趕製出來的。

另外,永和伯府裡的所有下人們,也都提前換上了過年才穿的新裝迎接,以示隆重。

李寧兒懷裡抱著鄭繼祖下了軟嬌,她抬頭看了一眼這歡迎陣仗,有些激動的樣子。

禮部隨員偷眼觀察,“嗯,這下差事可以交掉了。貌似她很滿意的樣子,哎,不對啊,永和伯呢?

怎麼讓一堆下人恭迎,他倒做起大來了呢?這要是引起了‘高麗小孤孀’的不滿,鬧僵了的話,真不好收場。”

禮部隨員慌神了,趕緊上前問道:“李管家,怎不見永和伯出來迎接?”

李小牛哼了一聲:“我家伯爺身體不適,正在養病之中,這麼大冷的天氣,要是著了風寒,是你擔的起,還是我擔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