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長生甦醒過來的訊息傳到皇極殿,“不愧是魯神仙,果然醫術超群。傳旨,加封魯青山為大內太醫院諮議,賞白銀一千兩,錦緞五十匹。”

說道這裡,老朱撓了一下腦門,回頭對大太監王德用道:“魯青山平時都喜歡什麼來著?”

王德用在旁邊喜滋滋的道:“皇上,魯神仙恐怕對銀錢不敢興趣,小的愚見,倒不如賞賜他一些珍貴的藥材。”

老朱頓悟狀:“對極,那就賞他藥材。告訴內藥庫,挑揀些珍稀的玩意兒給他送去。”

安排完這些,老朱方坐下來喝茶。

鄭長生昏迷不醒的事情,可著實沒少讓他傷腦筋。

這下好了,老天爺終究還是憐惜這孩子的,這可真是老天保佑啊!

這麼一個‘曠世奇才’,要是英年早逝的話未免太可惜了。

細數一下,從認識鄭長生以來,給大明帶來的改變:第一次認識是因為壓水井的原因,一個小小的發明,竟然緩解了農田的旱情,把地底下的水都能抽的上來。

最大的改變還不只是灌溉良田,而是大明百姓吃水。

再也不用每年都用生石灰清洗水井了,百姓吃的飲用水不曝露,直接從地底下壓出來,乾淨了很多,也減少了百姓們的疾病。

再就是這孩子建議放寬對商人們的限制,鼓勵營商;這一舉措短短的數年時間就讓大明的口袋鼓了起來。

之前財政捉襟見肘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還有鼓搗農作物,竟然搞出了土豆,一畝地可產七八百乃至上千斤,還有各類的蔬菜,老百姓的口糧得到極大的緩解。

國內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這一切都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雨花書院的開設,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人才,這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朝廷的部門被權貴子弟充斥。

最讓老朱感到欣慰的是組建了錦衣衛這一個部門,現在他穩坐皇宮,就能耳目天下。

滿朝文武百官,乃至地方各級官吏的情況,他可以說做到心中有數是不成問題的。

錦衣衛三千營的改建,清一色的火器部隊,為大明也建下了不世功勳。

侗區之行,高麗之行,開疆拓土,揚威域外,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功勞,哪一個不是鄭長生一手搞出來的。

最最讓老朱感動的是,當年鄭長生替他擋下的那一箭。

如果不是那捨生忘死的一撲,他的命早就被彌勒教的逆匪給幹掉了。

想到這裡,他不由得有些淚目。

親生兒子也未必有他這般侍君以誠。

老朱放下手裡的茶盞,閉目沉思了片刻:“傳旨,永和伯爵鄭長生,加封內閣大臣兼刑部右侍郎,暫領刑部。”

老朱其實對鄭長生封侯、封公的想法都有,不過勳爵他年紀輕輕的救已經是伯爵了,在加封侯爵或者公爵的話,這未免有點太過於招搖。

按功績來說,鄭長生絕對是有資格的。

但是這裡面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多到連老朱都不得不謹慎行事。

不過既然不能在爵位上加封,那就從官職上入手吧。

內閣在朝臣的眼裡也只不過是一個沒有實權的顧問機構,協助皇上處理一些政務。

大家都知道皇上勤奮,幾乎用不著內閣插手,那些內閣的老人們,幾乎就是在家養老,根本就沒有收到皇上交辦的什麼政務。

老朱的身體他自己知道,大明開國也十幾年了,每日裡的勤勉,給他換來了勤政愛民的好皇上的口碑,可是身體也是嚴重的透支,都有些力不從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