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領兵多年,對於攻守之戰法捻熟於心。

李成桂這次起兵,聲勢浩大,勢不可擋。

只短短的十餘天的時間裡就已經攻陷了二十多座城池。

現在其麾下頭號猛將樸仁勇,氣勢洶洶而來,在自己這裡碰了一鼻子灰,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心中焦急萬分啊,求援的訊息已經送出去了,就是不知道朝廷的援軍何時能到了。

白石城是一座小縣城,可是地勢險要,地理位置正好橫亙在通往京師的路上。

除非是走水路,否則去京師的話,不管怎麼繞路,最終也得到白石城下。

可以說這裡是通往京師的咽喉要地。

這麼多年來,他在白石城也算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麻痺大意。

這麼多的箭矢存量,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

不過,唯一的缺憾是,白石城的兵力太少了。

只有區區不到一萬人。

要不是這麼多年來,他治軍森嚴,部隊的紀律性很強的話。

恐怕樸仁勇的進攻,早就扛不住了。

這也是敵人進攻的時候,他不下令撤退,所有守軍都各司其職,拼死抵抗,的根本原因。

這就看出來軍紀的重要性了。

他站在城樓上遙望著遠處密密麻麻的帳篷,心潮起伏不定。

“要是給老子足夠多的兵力的話,這個時候,悄悄的出去,來個夜間突襲,絕對可以奏奇效的。”

可是,這個想法,也就只不過是個想法罷了。

手中無兵,說什麼都麼用。

這幾千人的兵力防守四面城牆,本身都已經捉襟見肘了,哪裡還抽的出來多餘的兵力進行襲擾呢?

有時候他也怨恨,為何皇上會如此的昏庸無道,重用奸邪,而忽視忠良。

他本文士,可是適逢元末黃巾起義,結果黃巾軍一支攻入高麗。

他憤而投筆從戎,血戰黃巾,幾次都險死環生,後來又戰倭寇。

這麼多年了,軍功著實不少,可是上報至皇上面前的寥寥無幾。

他的功勞都被庸碌無為之人竊據己有,這些人踩在他的肩膀上是一路攀升,飛黃騰達。

就比如崔瑩這狗日的。

當初老子領軍的時候,他還是一個不入流的人,現在竟然被封為鐵原府院君。

權傾朝野,一時無兩啊。

種種的對比,前後的落差,使得他心灰意冷,有時候想就在白石城終老一生算了。

可是他的這個簡單的願望也將要被打破了。

該死的叛賊李成桂竟然有了不臣之心,聚集了數十萬大軍還打出“清君側”的旗幟。

奶奶的,你就是說破大天去,也只不過是一個叛賊而已,最起碼從老子這裡就說不過去。

先皇雖然無能,可是畢竟是人主。

現在他不在了,年幼的新皇登基,太后垂簾聽政。

這一項項的朝廷新政的詔令他可是看過的,全國照此一體變革。

長此以往下去的話,用不了幾年,高麗就會實現大治啊。

不得不佩服永和伯爵給太后娘娘的建議。

眼看高麗中興將至,這個時候你狗日的李成桂起兵謀反,這不是壽星老上吊嫌命長了嗎?

他心中是七上八下的,思緒飄飛了不知道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