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方克勤(第1/2頁)
章節報錯
冬日的天色,夜幕降臨的早,儘管此刻才酉時剛過,可是屋內已經有些昏暗,需掌燈方可看清。
一路走來,寒風呼嘯,雨點落在斗笠、蓑衣上啪啪作響。
鄭長生被母親牽扯著,來到位於村西口和方家村交界的學堂門前。
籬笆小院,在風雨中顯得有些孤零。
推開竹製院門,沿著青磚鋪就的小道,走了進去。
道旁,梅花傲然枝頭,芬芳馥郁,粉紅色的花瓣上,晶瑩剔透的雨珠兒頑皮的滑落。
梅、蘭、竹、菊,梅為四君子之首,通常文人雅士甚愛其孤芳淡雅。
梅、松、竹又號稱歲寒三友,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它又以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
夫子全名陸繁,字墨村,文人高士也。明洪武開朝立國,恢復漢家河山。
放牛娃朱元璋登基稱帝,尊儒重道,遂請之出山,蒙學以孩童,授聖人之學,育國之良才。
曾恩旨於他使中樞,以年老體衰推卻之,最後領受了這個閒雲野鶴一般的差事。
若非他年愈古稀,無心向士的話,恐早位列朝堂矣。
草堂內,一盞油燈一局棋,對坐身影二三人。
兩人手談,一人圍觀。
和夫子對局的是一位青衫中年文士,手捻鬚髯,正陷於沉思中。
旁坐一小童,十歲左右,不時地斟茶續水,伺候在側,鄭長生並不認識。
應是中年文士帶來的童子,因為夫子一人食,百家養,早已為村中婦孺皆知之事,從未聽說有人在他身側伺候。
今日輪到鄭長生家提供飯食,夫子事先使老族長找李秀英說過,“有朋自遠方來,農家濁酒待,家常菜蔬伺之即可。”
夫子的友人前來,豈能尋常飯食待?這李秀英哪裡肯?
就是別的家庭給夫子送飯食,也不會敷衍了事的。都是把家中最好的吃食奉獻出去。
這也可見此間的民風淳樸,對夫子的尊崇之情。
李秀英手裡握著幾十貫的財富,又有求於夫子,當然不能馬虎草率。
酒是從金寧縣城買來的醉仙釀,佐酒之菜,是煮的爛熟的五花肉,還有悶好的香噴噴的雞子,外加兩樣時令菜蔬,用一雕花食盒盛之。
夫子在她的眼裡,那已經是高不可攀的聖人了,夫子的朋友那也應該是飽讀詩書的大儒才是,豈能以尋常粗鄙飯食待之?
兒子整日裡在家裡研讀,時不時的要去學堂跟夫子討教學問,雖然兒子尚未入夫子門下,可是也跟正式的弟子也無異樣。
夫子說了,就是在學堂也不一定有在家自己鑽研來的好。還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個人的學問不在於師父教了多少,而是靠自己領悟了多少。
另外,學堂學童眾多,要照顧大多數,那麼鄭長生就不能兼顧之。
還是在家自己修行,有疑難來學堂求教即可。
是以,今日他按照老族長的吩咐,帶兒子一起來學堂,目的就是讓兒子跟夫子和夫子的友人,討教一下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