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徭役(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長生看著最後一車野菊運走,長出了一口氣,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
俗話說,貨到地頭死,他很擔心齊掌櫃變卦。
或許是他真的想多了,這年頭的生意人,還是非常注重誠信的。
齊掌櫃對於按時交貨的這批野菊非常滿意,品質都是上乘,而且李秀英晾曬的很到位。
他抽檢過很多袋,果真如她所言,絲毫沒有弄虛作假,這真的很難能可貴。
這麼多的野菊,如果光是他的藥鋪自己消化,恐怕用到明年新菊在開的時候,也不一定用完。
不過作為金寧縣最大的一家中藥鋪,他可是有著自己的銷售渠道的。
如果運到省城浙江,或者金陵的話,這價格還能在往上翻一番。
今年單憑野菊,過一個肥年應是不成問題。
所以他出手很大方,李秀英的錢一次付清,足足的有三十貫。
嗯,價格方面沒什麼問題,這跟兒子預估的幾乎一樣。
她是看著齊掌櫃,手指飛快的在算盤上運算的。不得不佩服,果真是一個珠算高手,算盤珠子打的噼裡啪啦,都不帶停的。
最後得出的結果,竟然跟兒子,在地上拿小木棍隨便劃拉後得出的資料一樣。
之前她還懷疑兒子算的是否正確,可是等齊掌櫃的結果一出來,竟然分毫不差,她可就驚訝壞了。
兒子鬼畫符一般的在地上瞎劃拉,難道是一種非常高深的計算方式不成?
嗯,肯定是老族長送的書中學到的!她下意識的以為。
我兒就是厲害,別看齊掌櫃算賬的時候,噼裡啪啦的挺唬人,可是跟我兒還是沒法比。
有了比較,她心裡更美滋滋了。
......
入冬的天氣有點陰冷,是農閒的時候,同時也是一年中的徭役徵發時候。
徵發徭役是歷朝歷代都免不了的,趁著農閒,當地的父母官組織人手,修一修水利,整一整道路,疏通一下溝渠,這都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同時也是縣尊的政績體現。
但是今年鄭家村的徭役是就地徵發,就地安置。
因為老族長鄭三旺上報縣尊大人,他們要整修橋樑和道路,並且不要縣府一個錢的撥款,完全由本村自籌錢財完成。
這也算是變相的服了徭役,而且還能為縣太爺省下庫銀,政績當然是得算在縣太爺頭上,畢竟在他的任期內,他的治下完成的。
反正今年也沒有什麼大的工程要動工,於是縣尊周明通大筆一揮,簽字同意。
不過他還是沉著臉叮囑了一下鄭三旺,要保質保量的完成,他隨時都會過來驗看,一旦發現有弄虛作假的行為,三木之下,定叫他好看。
到時候不但要重新給他們村派發徭役,而且是最苦最累的活,具體怎麼個章程,心裡掂量掂量吧。
縣太爺的話,老族長哪裡敢違背,不過他心裡是有底的。
鄭家娘子一下子拿出十貫錢來築路、修橋,這肯定用不著縣老爺的官銀。
至於力氣活,村中的青壯有著使不完的力氣,與其都浪費在床上跟婆娘耍子,還不如拉出去操練操練。
既能免了他們離家吃苦受累的服徭役,也能造福大家,何樂而不為?這簡直是一舉雙得的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