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格家的這個老祖宗,鄭長生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

八十幾歲的老壽星了,這在古代已經算是非常少見的存在了。

儘管頭髮眉毛都刷白刷白的,也儘管手裡拄著柺杖,可是並未見行動遲緩,老態龍鍾的樣子。

反而是步履矯健,沉穩如松,言談舉止無不散發著威嚴。

尤其是那雙眸子,放射著寒光,讓人望而生畏。

八十幾歲的老人,未蓄鬚,這一點讓鄭長生有點意外。

還有,耳朵上一隻嬰孩拳頭大的金環,在牛油蠟燭的映照下,折射著光芒。

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印象。

當然這是見慣了儒雅的漢人形象,乍然之間看到異族人後的第一反應。

鄭長生可不敢小覷面前的這個老者。

說白了,他才是格家以及十八寨侗民的精神領袖。

他在侗民的心目中就像是神一樣的存在,在他的八十多年的生涯中,歷次力挽狂瀾與即倒,拯救侗民於水火之中。

要不是他的話,侗民們哪裡有現而今的穩定生活?

鄭長生看到格家老祖宗,不敢有一絲一毫的不敬。

規規矩矩的躬身施禮,口中尊稱老先生。

按說他作為代表明朝的使者,過來侗區負責商談改土歸流一事。

他的身份地位使然,是不用這麼對待格家這位老祖宗的。

不過現在他身為客位,身著便裝,並且商談還未開始。

他這麼恭敬,完全是一個小輩對老輩人的尊敬。

額,他的謙卑恭敬,頓時給格老頭心中增添了無限好感。

這個年輕人,眼皮子活泛做事有一套。

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也。

該低頭的時候就低頭,該昂首挺胸的時候也絕不含糊。

這是鄭長生的,為人處事法則。

格老頭面帶微笑微微的點點頭。

上前攙扶住鄭長生。

中國人歷來將就個禮尚往來,別人給你行禮,是尊重你。

是把你放在心上的,並不是傲慢無禮的。

可是你要是不識抬舉,居高自大受結實了這個禮,那就是你不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