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長生樣板房,很好的刺激了這些勳貴們的神經。

雨花書院神奇的住宅,這個訊息就像是長了翅膀一樣的飛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那些本來感覺房價太貴的人們,這下子可坐不住了。

趕緊張羅錢財,帶上去雨花特區。

後悔呀後悔,好一點的地段都被人選走了。

不過剩下的地段還算是可以,不過比起來,第一批還是要差了不少。

保持觀望的這些人們,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的話,就應該早一點下手。

遠看大片的空地全部被賣了出去,汪廣洋樂得嘴都合不上了。

這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段,一定要好好的琢磨琢磨。

如果大明的官吏,都有這樣的頭腦,那該多好啊。

用一個雨花書院為誘餌,一下子就把勳貴們畢生的積蓄給掏出來了。

在用這些錢財中的少部分修建房屋,剩下的可都是朝廷的收入了。

用來建設國家,提高民生水平,簡直是太好不過了。

雖然別的地方沒有雨花書院這樣的吸引人的東西,但是可以創造一個什麼出來啊,比如開設雨花分院在各地。

以同樣的方法,聚攏錢財。

不過他的這個想法,被鄭長生很是無情的給扼殺了。

雨花書院全天下只有一個,方顯其尊貴。

如果遍地都是,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再說了,沒有自己坐鎮,沒有雨花書院裡出去的人主導,也不一定把分院辦成什麼樣子呢。

說不定就是一個頂著雨花書院名頭的,四書五經館罷了。

這就跟他培養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培養那麼多弔書袋的書呆子幹嘛用?

這些人之乎者也,皓首窮經的醉心於書道文章,說到底還是百無一用是書生罷了。

論起來治國理政,說起來民生百態,啥玩意都不懂的人,要他幹嘛用?

你指望著這些人能把大明建設好,也是想瞎了心。

不過汪廣洋舉一反三的頭腦,鄭長生還是佩服的。

其實他的這個想法是可行的。

不過不適合當下的情況而已。

如果雨花書院培養的人才夠多的話,完全可以實現這一想法。

要是用別的書呆子去任教,鄭長生還真不願意。

與其把書院辦的四不像,還不如就不要開始的好。

工部造辦處可以說是今年開春以來除了戶部和新聞週刊這兩個部門外,最忙碌的一個了。

一下子給了這麼多的工程。

幾百套房子的建設,可是要大賺一筆的啊。

光是工程款都上百萬銀子,這一下子人手都不夠用的了。

招募人手是他們現在要緊急處理的事情。

各有各的忙,各有各的愁。

不過總而言之人們臉上都是帶著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