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皇家春耕(第1/4頁)
章節報錯
古人云:“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乃人間四時也。
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農業講究時令氣節,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一概以時令為轉移。
立春過後,春耕即將開始,在中國一些地區一直傳承著試犁的習俗,但由於各地環境和自然條件的不同,寓意春耕生產傳統習俗的方式和時間也有所不同。
自大明建國開朝以來,每年立春過後,為了鼓勵天下農耕,皇家是要做出重視農耕的表率的。
在大明皇莊的田地上,老朱一家三口要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開犁,以示躬身親耕。
太子朱標手執牛韁繩頭前牽牛,老朱一手持鞭,一手扶犁,皇后娘娘在後面撒播種子。
天下最尊貴的三個人,親自下地耕作,這表率不可謂做的不好啊。
此一習俗《禮記·祭義》有“天子為藉千畝”的記載。
《禮記·祭統》有“天子親耕於南郊”“王后蠶於北郊”的記載。
漢朝以後逐步形成一種國家禮儀,皇帝和王皇后常常在春季舉行“藉田禮”和“親蠶禮”。
可是這也只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不過呢,到了老朱這裡,可不是形式這麼簡單了。
他是真的下地幹活,而且一堅持就是這麼多年,這就難能可貴了。
今年的春耕時節,照例老朱也是要跟往年一樣的。
不過唯一有一點讓老朱有點鬱悶。
太子朱標又病倒了,也不知道這個兒子的身子這些年咋這麼孱弱。
現在太子臥病在床,下不了地。
那牽牛的重擔就落到了皇太孫朱允炆的手上了。
可是他一個才四歲多的小孩子,能堅持的下來嗎?
作為表率天下的耕地可有三畝地呢。
這是老朱的試驗田,這三畝地的所有產出都是要顆粒不少的送入宮中。
老朱是要把他親手耕作出來的糧食分發給後宮共同享用的,按照品級的大小,多少總會分到一些。
以示其雨露均霑之意。
三畝地,說大不大,可是說小也不小。
老朱有些犯難,朱允炆太小了,讓他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去牽牛,這一來一回的倒騰,大人還不一定能扛得住,就別說一個小孩子了。
古人最重嫡庶,要說太子不能來,老朱還有那麼多兒子呢,隨便找一個頂替不完事了嗎?
不,可沒想的那麼簡單。
父子一脈相承,只有嫡長子或者嫡親孫子才有這個資格。
要是用別的皇子,那還真不好說會在朝堂上釋放出什麼訊號呢。
精明如老朱者,可不會傻到這樣。
他看了一眼躍躍欲試的皇太孫朱允炆,疼愛的摸了摸小傢伙的腦袋:“允炆吶,你今天代替你父親的位置,要做天下農耕的表率。
其意義深遠,你可不能半途而廢打退堂鼓知道不?”
朱允炆興奮壞了,別看人小,可是心一點都不懼怕。
“皇爺爺,您就擎好吧,孫兒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的。
老師說了,人不能被困難所嚇倒,人要征服困難。迎難而上方顯男兒本色。
是以,孫兒要征服這些田地,不會被困難嚇退的。”
小傢伙說的慷慨激昂,拖著小奶音,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可愛極了。
老朱之心甚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