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太子朱標,《明史》評價太子為人友愛。

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

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

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

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方孝孺“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聖子承皇業,能疏四海衰。“

可以說朱標自從被老朱立為皇太子後,協理國事還是很有章法的。

他從小就被大儒宋濂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在教學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

朱元璋自己也時常賜宴賦詩,商榷古今。

他曾特地對教育太子和諸王等人的儒臣說“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心不正,諸欲交攻,要不得。

你要用實學教導,用不著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一無好處。“

故此,除了讓太子誦習儒家經典,又專門選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

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諭德,讓他們把“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和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朝夕向太子講授。

朱元璋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不易,守成的艱辛。

朱標儘管生於安樂,但並無紈絝之習。

他生性聰穎、忠厚,頗能領會,而且還盡心受教,對於他的死,說是病死,其實說實話應該是被老朱氣死的。

朱標年僅三十八歲逝世並不是沒有先兆。

在病逝八個月前,朱標奉命視察陝西之時就感到身體不適了,但卻並沒有把它當回事兒。

一回皇城,朱標就像朱元璋闡述自己的所見所聞,並給出了相應的意見。

但是,轉折點就在朱元璋讓朱標去審理罪囚這件事上。

朱標一向仁德,所以,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不會採用重刑。

由於朱標生病,朱元璋命吏部尚書詹徽輔助他審理案情。

詹徽卻在朱標不知道的情況下判了囚犯重刑,得知此事的朱標立即找到父皇闡明緣由。

並且諫言:立國應該以仁為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刑法來解決的。

朱標沒有想到的是一向寵愛自己的父皇居然勃然大怒,認為太子朱標僭越,想要替代自己治理江山。

沒成想,在病中的朱標見到父親發火十分驚恐,病情愈加嚴重,終於,在四個月之後離世。

朱標在臨死之前還不忘將兒子叫到床邊上,直言是詹徽害了自己。

其實,明眼人都聽得出來這是在埋怨朱元璋濫用刑罰來著。

朱標死後,朱元璋自己是痛心疾首,但是,他永遠也不會認為害死太子的罪魁禍首就是自己。

只是時常在朝臣面前感慨太子的早逝,自己的痛心,這也可以佐證了。

鄭長生對於太子朱標的瞭解可不緊緊限於史書上的記載。

這麼多年來他也是跟朱標接觸頗多的人之一,就從他被老朱任命為太子詹事府的少詹士後,尤其是以算學折服了太子朱標。

朱標是很禮賢下士的,對於人才,向來是不吝惜籠絡使用。

不過鄭長生是老朱看重的人,很快的就被老朱令委他任,也就不了了之了。

再後來就是鄭長生的各種建議均得到他老爹朱元璋的認可,大為施行,他作為儲君是完全知情的。

別人不知道老朱的這些時政方針是怎麼來的,朱標可是心裡明鏡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