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中李秀英萬眾矚目的跟皇后娘娘嘮扯家常親如姐妹,羨煞了所有人,更震撼了所有人。

這些貴婦所代表的的可不是她們自己,那一個身後不是有一個家族,哪一個後面沒有勢力的支撐?

否則你以為尋常百姓能進的來皇后的坤寧宮?

永和伯這三個字,成了貴婦們心頭縈繞,揮之不去的疑問。

回到家中,一定要第一時間發動力量,要第一時間知道誰是永和伯。

一個小小的三品伯的母親竟然跟皇后娘娘有著如此的親密的關係,要是還不關注的話,那真就是腦子被驢給踢了。

巴結相與的這是後話,先暫且不說,但是總得知道永和伯是何身份吧?

京師說大很大,可是說小也很小。

權貴圈子就那麼大,誰又敢保證以後沒有個見面的機會呢?

不知道永和伯,要是得罪了人家可就不好了。

權貴家的女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燈的。

她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心中神秘無比,高山仰止的永和伯,此刻正鬱悶的一批。

鄭長生是很鬱悶,幸好是他得老朱的提點,先吃了糕點點罷了一下,否則啊,那真是要遭罪了。

滿桌子的酒肉美食,可是真正敢下筷子放開了吃的,還真沒有。

唯一的一個吃的滿嘴流油不亦樂乎的是,坐在老朱旁邊的皇太孫朱允炆。

小傢伙今天很是胃口大開,吧嗒一口菜,呼嚕一口果子釀,吃的頭都不抬。

四歲的小孩子,沒人會在意他是否失禮,也沒人在意他合不合規矩。

有老朱的疼愛,這個大明未來的皇三代,都被寵溺上天了。

鄭長生看左右朝堂勳貴們,都是隻象徵性的動筷子,他嚴重的懷疑,這些人都在家裡酒足飯飽後過來的。

只有自己傻不拉幾的還空著肚子,準備大吃老朱一頓。

真是太傻了。

都是老油條啊,恐怕他們之前也是經歷過自己今日這般情況的。

老朱的飯沒那麼好吃,酒也沒那麼好喝的。

說是國宴,其實也就跟大朝會差不了多少的。

只不過比大朝會所不同的是,國宴上有酒有肉有人伺候著,還有座位而已。

大朝會的話只能老老實實的站著聽講,議事。

漢唐士大夫階層是跪坐議政,宋是坐而論政,而明,老朱撤去坐墊、座椅,統統在他的御階下站立聽政、議政。

老朱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真正意義上把皇權一步步推向巔峰,把大臣淪為打工的奴才的奠基人。

歌舞雖華,酒宴雖精,可還是要議政的。

好多西方人都不理解,為何華夏人的重要的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談成的,甚至是幾十億、幾百億的大生意,往往一杯酒,一餐飯,看似很輕率的就搞定了。

這跟幾千年來的飲食文化是脫不開的。

古之朝堂上就這樣了,後世想要不受其影響,那也是不可能的。

說是議政,其實也算是一種年終總結吧。

各部大佬,以賀表賀章的形式呈獻給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