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一個國度相傳是秦人徐福率領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東渡為始皇帝尋找長生不老藥而始創。

當然這是傳說。

可是到了漢朝時期開始就稱呼日本為“倭”,但沒有具體史證。

而中國最早在《魏志?倭人傳》中有記載,當時的魏國皇帝曹睿冊封日本邪馬臺國的君主“卑彌呼”為“親魏倭王”,並賜予了“漢倭奴國王”的金印該金印現在仍儲存在日本福岡的美術館中)。

之後,日本開始自稱“倭國”或“大倭”,而“倭國”或“大倭”的讀音則沿用“邪馬臺”的讀音,讀為“yaato”。

大約在公元7世紀末期中國唐朝時期),日本的皇室根據中國和日本的地理位置,認為“以中國為中心看,日本位於東方,即日出的地方”,更改國號為“日本”,用於對外主要是對中國)的交流。

在中國民間曾稱呼日本“扶桑”、“東瀛”或者“倭國”。

宮本二郎作為日本國的使節,他也是千方百計的想要見到大明帝國的皇帝陛下。

可是這傢伙的腦子明顯沒有高麗使節李芳雨好的好使。

這廝自從來到大明後就一直的待在鴻臚寺,苦苦等待老朱的召見。

可是等來等去,始終是不見音信。

大明的官員很是不耐煩這個小個子的傢伙。

中國人奉行孝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可是這傢伙長的難看也就算了,還他孃的留了一個月代頭。

這就讓人不喜了。

話說這月代頭雖然不被大明人所接受,但是可是日本國內武士所崇尚的。

據說月代頭指的是古代日本武士所梳的頭型,因為戰爭搏殺中,頭髮往往會因各種原因而散落,這時頭頂中前部的那些頭髮便會遮住臉面,擋住視線,影響戰鬥。

由於其效果明顯,武士便紛紛效仿,久而久之就成為了不成文的傳統。

不過這種剃髮也只限於武士階層。

至於說沒有剃的,那也屬於個別例外或者是並不要親臨戰陣的指揮人員。

宮本二郎既然留了月代頭,那就說明他是一個武士。

鄭長生納悶了,靠,用武士充當使節,這也只有小日本這種狼子野心過度的人才幹出來的事情吧?

自古以來,武人政治都好不了,只有文人治國,武將安邦方為正塑。

這個時候的小日本應該是南北朝時期吧,國內的政局不穩,兩國交戰頻頻,民不聊生的。

也不知道這個宮本二郎是代表哪一方的勢力呢?

大明作為宗主國,像日本和高麗這樣深受其影響的小藩屬國,是需要大明的承認和支援的。

離開了大明他們還真玩不轉。

宮本二郎身後還跟著兩名輕紗遮面的女子,穿著木屐,踏著小碎步,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跟的上宮本的腳步的。

從皇宮大門走到這裡,也沒累死她們。

鄭長生深深的為這兩名女子讚歎起來,都說日本女人耐盤,還真不假。

儘管她們香汗淋漓,呼呼帶喘,可是愣是跟上來了。

宮本二郎和這兩名日本女子一進大殿,老朱頓時笑出聲兒來了。

哎喲喂!這日本國使者怎麼這副熊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