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聖壽日(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帝國開國皇帝的聖壽日,整個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張燈結綵。
店鋪招牌上都掛著,紅綢子結成的大紅花,而且淨水潑街,一派喜慶之色。
比過年搞的都要熱鬧。
這一天全國的衙門,除了要害部門留下值班之人外,其他的都休沐回家慶祝。
這也算是老朱給的一個恩典吧。
要說大明的官員可真是夠苦逼的,之前的歷朝歷代的官員都比他們的日子好過。
老朱建國以來,不斷的加強中央集權,把官員奴才化,你們就是一群給老子打工的,不好好的幹活,那就滾蛋。
乾的好給個甜棗吃,幹不好,大棒子就掄過來了。
現在能有一個堂而皇之的休息日,也算是皇恩浩蕩了。
古代假期最早是叫“休沐”,所謂“休沐”就是沐浴和休息。
在西漢時期就確立了休假制度。
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官員每工作五天就放一天假。
除了常規休息,每年冬至、夏至也各放五天假。
官員也有喪假和探親假,如果遇到特殊的假日,如皇帝誕辰就放假三天,這樣算起來一年總共能休假73天
休假的傳統一直延續到隋唐。
直到唐高宗時,由於國事繁忙,朝廷把五日休沐改為“十日休沐”,也稱為旬休。
官員每工作十天就放一天假,分為上、中、下旬各一天,稱之為“旬假”。
雖然沒有像漢代有“五日休沐”,但唐代每年都有三個“黃金週”,春季、冬至、清明各休七天,中秋、夏至分別休三天假,元宵節、中元節、孟蘭盆節、端午節、重陽節、三伏天,幾乎每逢節氣都要休假一天。
在唐代也有探親假。如果父母在三千里以外,每年有35天假;父母在五百里以外者,每年有15天假。兒子行冠禮休三天假,子女婚事有九天假旅途時間不計),而近親的婚假為五天、三天、一天。
不僅如此,五月有15天的農忙假,九月有15天備制寒衣的假,但病假最長不能超過一百天。
父母喪事,文官退職守孝三年,武官則休一百天,授業老師去世有三天假。
這樣算起來,唐朝假期已經超過百天了。
值得一題的是,唐代皇帝、孔子、老子的生日等都會放一到三天的假!
官員休假制度,到了宋朝就更不得了了。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節日最多的朝代,並沿襲唐代的“旬休”制度。
不但開創了“天棋節”這樣的新節日,而且逢節必休。
宋代有五個“黃金週”:元日、元旦、寒食、天慶、冬至各放七天假,聖節、上元、中元、夏至、臘月各放三天假,這樣算下來,全年公假日76天,加上“旬休”36天,一共就有112天,但實際上可不只這些呢!
士大夫生活在宋朝那兼職就是天堂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度假中,小日子美哉、悠哉的很。
元代也延襲了唐代“十日一休沐”的旬假制度。
可能由於少數民族的關係吧,元代減少了很多傳統假日。
忽必烈規定:“若遇天壽、冬至,各給假貳日;
元正、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給假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