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道,這幾年來書信往來也大多詩詞相和,偶爾提及最多的也是小七和夫人李秀英。

她身為一個女子怎麼能厚顏無恥的去詢問一個男子,是否還記得當初的約定呢?

可是現在真的是火燒眉毛了,祖父的老友帶著孫子,從北京不遠千里的趕來。

還是如畫這丫頭鬼靈精,偷聽了他們的談話,原來是前來提親的。

當她得知事情真相的那一刻,心裡難過的感覺潮水般的湧上心頭。

淚溼羅帕,痛染心扉。

自己的處境,透過如畫這丫頭的口,也跟他傳遞過,可是似乎他跟沒事兒人似的。

看來他終究是把自己當初的話給忘掉了,要不然怎麼不遣人前來家中提親呢?

自己都十八歲了,尋常女子像她這個年齡早已嫁作人婦,生兒育女了。

大好的青春就這麼虛度,那種煎熬是多麼的痛楚。

有句俗話說:哪有少女不懷春?

是的,饒是呂婉蓉這般謹守禮教的大家閨秀,也不能免俗。

她知道自己早晚要有這一步,可是她不想把命運交給一個素昧平生的人手裡。

她是嚮往自由的,在她的感覺中,自由就是在鄭府中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

很顯然鄭長生當年的小心思起作用了。

如果不是當年他挖空心思的,甚至連姚廣孝都拉攏過來替他說話的話,是培養不出呂大小姐從內心深處對自由的渴望的。

也不會兩個人情愫暗生。

不過呂婉蓉誤會的是鄭長生不關注她,甚至已經忘記當年的承諾。

這怎麼可能呢?

她不知道的是鄭長生早已經買通了所有的媒婆,可是下了血本的。

古人講究的是三媒六證,這是缺一不可的。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

三媒具體是指: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還有就是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

六證具體來說指: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個鬥、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個算盤。

中間只要有一個媒人找不到,那就是三媒不全,於理於法都是說不過去的。

媒人可不是說隨便找個人就行的。

媒人在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朝時期,社會上就已經出現了以說合婚姻為職業的媒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