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論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0147章論戰
劉伯溫再怎麼被後世的各種傳說神化,他也是人,也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
在當時的這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深受儒家影響,怎麼著也不能跟後世的人思想所趨同。
那麼爭論就來了。
受時代侷限性影響的劉伯溫作為正方,方克勤助陣之;而鄭長生則作為反方,針對抑制商業這一論點展開了唇槍舌戰。
“商賈不事生產,壓榨盤剝百姓為聖人所不齒,抑制他們這個群體是舉世公認之事。”
“錯矣!先生不可只看一面。難道就只看到個別奸商行不法事,就看不到全天下還有更多以誠信為本的商賈?
難道就這麼一棒子全部打死不成?
先生所慮者無非是擔憂傷農而已,但是怎可就此而忽略商賈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怎麼能夠就因噎廢食?
要知道雖然國民每日消費之衣食皆農所提供,但是無有商賈之販賣,能從農民手裡走向千家萬戶嗎?
無有商賈行天下,焉有貨通中華之南北?
另外商賈之通行帶動沿途之經濟,這一點先生可有共知否?
就以各地車馬行、餐飲酒樓、客棧這些服務業來說,正是有了商賈之興旺,他們才能更加興旺。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服務行業,養活了多少大明的百姓,有多少大明百姓因為此有了一口飯吃,可以養家餬口。
受益者,甚眾矣,先生當不可不考慮他們的生計。”
劉伯溫面色凝重:“好,就算你說的有道理,可是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我大明商賈何止這些。
怎麼能夠確保他們都不傷農的前提下經商呢?你雖然言之鑿鑿,你怎麼就能保證他們不行不法之事?”
“先生所憂甚是,不過您也言“法”之一字,這就需要有一部專門的法典來規範其行為準則。
學生有鄭家先人所著之《商法》一部,容後奉上。”
劉伯溫和方克勤面面相覷,皆啞口無言。
本來是想要駁斥這孩子,可是卻被鄭長生的犀利言辭給震撼到。
這鄭家的這位先賢究竟是何來頭?為何有如此的寶典而不奉獻給朝廷,這麼好的東西就這麼窩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
如果不是這孩子聰慧所習得的話,那恐怕不知道還要埋沒多久呢?
鄭長生所說之言論目前已經不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了,這恐怕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不行,得趕緊讓皇上知道,這麼大的事情要由他來乾綱獨斷才能行啊。
他下面也不敢在問了,鄭家先賢的論述實在是太過於駭人聽聞。
劉伯溫也大概能夠猜想,為何這位鄭家的先賢不把這麼犀利的思想拿出來了。
這簡直就是離經叛道,簡直就是為天下所有的讀書人不能容忍的。
在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薰陶下的統治階層,怎麼會容忍這麼一個人來挑戰他們的底線?
也幸虧這位鄭家的先賢退而著書立說,傳之後人。
估計他正是看到了一人之力難以力挽狂瀾,所以就根本沒有宣揚其思想。
這才是真正的高人隱士啊,他心裡是暗暗的敬佩不已。
自己自詡為千年以降的奇才,輔助皇上開一國之功業,可是跟這位鄭家的先賢比起來還是功利心作怪啊。
鄭長生談興正濃,他打算舌戰二老,可是突然之間他們不發一言的匆匆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