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忽悠大法(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小四撓了撓腦門:“沒想過,兄弟,你就別跟哥哥賣關子了,快說吧,人家心裡都跟貓舔似的,心癢難耐了啊。”
何止他心裡跟貓舔似的,老朱都聽傻眼了,龜龜,這孩子果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這一出口就是驚天破地之言,實在是太駭人聽聞了。
鄭長生看朱小四慢慢的已經進入到自己描繪的語境裡了,心中暗暗的高興。
“一國之業,重農本沒錯,天下所用皆出農之手,無農不穩這道理是正確的。
可是為何要抑制商業之繁榮呢?
無非就一個問題,商人不事生產,卻獲利頗豐,自古以來的君王擔心民之向利而無心生產對吧?
但是這就有點憂心過重了,俗話說無農不穩,但是也別忘記無商不活啊。
商人這一群體,雖然說是不事生產,但是他們的作用卻不可忽視。
對外通商是互通有無,對內呢,則是帶動經濟,盤活商業。
想一下,就算是採取重農抑商之策,可是歷朝歷代的商人,哪一個不是肥的流油,哪一個過的不比農民的日子豐裕?
為何就不想想從商人身上徵收稅利呢?那國用不就足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想想,重農,可是歷朝歷代最苦最難的往往是農;
抑商,過的日子最好的卻是他們。
為何?因為雖然抑制商人,但是卻沒有徵收相應的稅賦。現在的商稅太低了,比之農稅都不遑多讓。
這就是一種病態,假如鼓勵商人從業者,商人是嗅覺最靈敏的一個群體。
哪裡有,哪裡無,哪裡多產,哪裡急需,他們是門兒清。
那些生產多的,於其爛在手裡,還不如換成錢糧對吧,那些急需的可是手裡沒有的,那就需要商人來互通。
商人雖然不是生產者,可是他們透過來回的倒賣也是牟利最豐富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假如我們朝廷設立固定的厘稅點,徵收相對應的稅賦。
那麼老百姓能買東西牟利,商人透過運輸牟利,國家透過徵收賦稅牟利,這是皆大歡喜的啊。
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要抑制商業?
就拿我們兩個將要合作的售賣烤羊腿的生意來說。
我們租賃人家的鋪面房,要給錢吧。
這房東就首先牟利了,那麼我們要收購大量的羊羔吧?那麼養羊的人就牟利了。
而那些想要吃的人,他們是不缺這個錢的,我們滿足了他們的口腹之慾,他們付出相應的銀錢,這是天經地義的吧?
而我們賺了錢在向朝廷繳納賦稅,這樣一來是皆大歡喜的大好事啊。
你怎麼還能在乎些許小節,咱們賺了錢才是硬道理啊。
還有,我們就是一個試行,假如我們這個模式可以的話,你在向皇上稟明。
到那個時候,假如朝廷不在抑制商業,那麼所有的商人不偷稅漏稅,都繳納足額的賦稅,那國用豈不是足足的?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
所以啊,四哥,你可得考慮清楚。”
老朱心裡駭然,他聽出來了,雖然鄭長生這孩子是在忽悠兒子和他一起做生意,不過這道理似乎還真他孃的有道理。
民不加賦而國用足,老子怎麼就沒想到從商人身上牟利捏?老百姓是夠苦的了,老子的爹孃當年就是農民,就是餓死的。
可是那些商人可都是吃的肚兒圓,對,就從商人身上想辦法。
賺的夠多了,得給老子吐出來一些才是啊。
喜歡大明墨客請大家收藏:()大明墨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