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手一指鄭長生:“那個學子,拿上你手裡的書過來。”

額,賊你媽,還真拿老子開刀啊,鄭長生滿臉的黑線。

那些紈絝子弟們,看宋師沒有找他們的麻煩,而是拿鄭長生這個小屁孩開刀,心裡都放鬆下來。

宋師還是給面子的,家裡老子怎麼說也跟他同朝為官,情面還是要講一些的。

他們心裡暗暗的得意,都笑呵呵的等著看鄭長生的笑話。

宋濂順手從鄭長生的手中把書拿了過來,他究竟是要看一下這孩子讀的書是什麼。

額,竟然是《資治通鑑》,這可是讓他訝異壞了。

這孩子看樣子不滿十歲吧,頂多也就七八歲的樣子。

按說這個年紀能夠進入文華殿學習,這已經是超過他的預期了。

這裡的孩子一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安插進來的後進子弟,他可以理解,不想追究。

畢竟都是同朝為官之人,為了家族孩子未來考慮,有點私心這不難想象。

可是你這點的孩子四書五經估計都沒讀通的吧?竟然看起來資治通鑑這部巨著來了。

要知道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又兼有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的評價。

目的就是透過對事關國家興亡榮辱、民族崛起衰落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這本書裡面的學問可是大了去了。

如此幼童能看的懂?他是持懷疑態度的,心裡考校之意漸盛。

“兀那學童,如此史學之巨著,可懂否?有得乎?”

“學生慚愧,不敢自視甚高,粗通而已。其書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

宋濂手一抖,差點沒把資治通鑑給掉地上。

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此等妙論可是頭一次聽說。

一萬個人讀書,就有一萬個結論,每個人的心得體會是不同的。

有些人能從書中體會到治國方略,有些人能體會到經世之道,也有人能體會到異域風情。

當然說到底還是千人千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可是這孩子貌似有點語出驚人之意。

他從資治通鑑裡面領悟到的竟然是權謀之術,昏天黑地這講述的何其之好?

從宋神宗起就列為官場必讀之書,而且要求皇子也是必讀。

這裡面的治國之道可包涵的多了去了,就看能不能悟出來。

這孩子到底是真的悟出來了,還是信口雌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