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糧食滿倉,瓜果飄香。

山風雖微涼,卻吹不散人們心中的滾燙。

鄭家磚窯場終於迎來了盈利的一天,前來拉磚的騾車絡繹不絕。

能夠使紅磚大行於道,離不開方、鄭兩村的帶頭作用。

遠遠看去,一片紅瓦白牆的農家小院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在村中樹木掩映間,恍若人間仙境。

人鄭家小郎說了,紅磚蓋房寓意紅紅火火。

可不咋地,你看人家現在的日子過的有多紅火?

鄭家還發明一個貓冬的好玩意兒,名字叫火炕,跟灶臺連在一起,燒飯取暖兩不誤。

自己家往年可是沒少挨凍,得趕緊砌一個使使。

還有人家的紅磚價格便宜啊,買一塊青磚的錢,都能買兩塊紅磚了,這好事上哪裡找去?

如果不趁著還便宜買些蓋房,等哪一天價格漲了,後悔就晚了。

其實鄭家紅磚最暢銷的地方並不是鄉村裡間,而是金寧縣城。

這得益於夫子陸繁的一次偶然推介,那日他受邀前往老友家中品茶詩畫。

很明顯老友家中並沒有火炕,想想自己家去年鄭家娘子幫忙砌的那火炕,燒起來屋裡暖和的很。

於是就說了火炕的妙用,老友大喜遂遣人前來求購。

文人雅士有一家用之,其他皆效仿成風,繼而富商大賈在到尋常縣民。

他們才是消費的主力軍,錢財大多聚集在金寧縣城,他們一旦開動起來,那就可想而知鄭家磚窯場有多忙了。

老族長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招手叫過狗蛋,

“今天的賬都記下了嗎?”

狗蛋使勁的點點頭,“嗯,族長爺爺,您放心,生哥兒教我如何記賬和計算。

您看,這是最後的資料,今天總共賣了一百多兩銀子呢。”

鄭狗蛋感覺自己是幸運的,七歲身就能為家裡賺錢了。

這真的感謝生哥兒,教會了自己寫字和算術,一個月妥妥的五十銅錢的工錢。

把他老爹老孃還有爺爺奶奶嘴都樂歪了,尤其是二嬸兒,在鄭家醬菜作坊裡好一通的誇自家的孫子。

“二嬸兒你家狗蛋真行,都能頂一個大勞力使了。”

“俺家狗蛋那是生哥兒的小跟班,生哥兒是神童,那經常在一起耍子,就是燻也燻出書香氣了。”

額,活脫脫一個李秀英重現。

怎麼又賺錢了啊,剛數清楚齊掌櫃送來的貨款,這磚窯場的錢也得清點。

我滴個親孃啊,這是要累死個人啊。

李秀英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兒子,還是你來吧,這可真不是一個輕省的活兒。”

鄭長生笑了笑:“娘,早就說了,讓您不要管,交給我和小七就行,您偏不聽。

這下知道銀錢多的煩惱了吧?”

“這熊孩子倒嫌棄孃的不是來了,銀錢再多也不嫌多,數錢就是累死,娘都願意。”

李秀英雖然嘴上很硬,可是她卻一屁股坐到躺椅上不管了。

兒子說的沒錯,是很煩惱呢,李秀英搖搖晃晃的進入了夢鄉。

全部身價一萬多兩銀子,這絕對算是一筆鉅款了。

小七和自己的炕洞子都塞滿了,母親的就更不用提了。

其中銅錢是佔了大部分的,可是這總是藏炕洞子裡也不是個事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