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採買的蠻夷謹慎得很, 對於買來的人也頗為防備,唯恐被人發現了山上的路。

杜雲彤被蒙上了眼睛,裝進了麻袋裡。

周圍是黑漆漆的一片,耳邊是蠻夷嘰裡呱啦的她聽不懂的話, 唯一慶幸的是不用走山路, 但也被裝在麻袋裡被人扛著, 著實是個吃苦受罪的差事。

不習慣,委實不習慣。

但只要能揪出周自恆在蜀地安插的內應, 再多的苦她也能吃。

再說了,她吃的這點苦, 跟秦鈞在沙場上出生入死, 姜度在蠻夷之地的如履薄冰相比,算不得什麼。

蠻夷雖然在深山上定居, 但並未對山上的環境過多的開採和破壞, 山上仍保持著原始森林的模樣。

杜雲彤雖然看不到, 但能聽得到,周圍有不怕人的鳥兒的低鳴,蠻夷們踩在沼澤地時的猛然深陷,偶爾還有樹枝刮過裝著她的麻袋, 樹枝上的倒刺穿破麻袋, 帶出一小串的鮮紅血珠,滴落在地上,很快又被後面跟上來的蠻夷踩在腳下。

真疼。

她都忍不住懷疑,蠻夷們是怎麼在這深山裡生活的。

種地是不可能的, 環境太惡劣了,打獵也不太現實,那麼多的人,要吃多少獵物。

她穿來大夏朝之後,也被普及了不少的蠻夷知識,蜀地的深山之上生活的全是蠻夷。蜀地的地方雖然遼闊,可多山脈,單是深山,就佔去了三分之二,若是這樣推算,蜀地的蠻夷指不定比蜀地的夏人還要多呢。

也怪不得姜度對於蜀地的防守極為看重,山間山腳處處都設有關隘,有的是姜家先人留下的,更多的是姜度接手蜀地後,根據地形重新建造的。

將蠻夷們死死地防在了山上,再不能貿然下山害夏人。

自姜度做了蜀地的少府後,蠻夷們沖破關隘下山的次數屈指可數。

沒有滿意作亂,蜀地的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把小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姜家人數代深受蜀地的居民愛戴,到了姜度這一代,更是達到了頂峰。

姜度去了蠻夷之地,久在大眾面前露面,往外宣稱的是在戰場上受了重傷,需要靜養,蜀地的百姓們便自發地來他的府邸送吃食,送滋養的山參。

杜雲彤剛到姜度的府邸時,為掩人耳目,是從側門進的,隱約瞧到正門前排得如長龍一般的隊伍,便隨口問了一句,一問,便知道了姜度在蜀地的威望與愛戴。

這般受人尊崇,也難怪正德帝對姜家人多有猜忌了。

一方百姓只知世家而不知天家,無論對哪位皇帝來講,都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也無怪乎,正德帝或拉攏,或打壓地對姜家做了這麼多的事情。

歸根到底,還是怕姜家人振臂一呼,蜀地的百姓便跟著姜家造了反。

可姜家人啊,是沒有這般的心思的,他們滿腔熱血,全部給了君王,給了一方百姓。

若是不然,單是先太子李昊與姜皇後的蒙冤慘死,就足以讓姜家人怒而起兵攻天啟了。

可姜家人偏偏忍下了。

姜度甚至還想把姜勁秋送到天氣,做下一任的太子妃,若不是她攔下了,姜勁秋指不定早就嫁給李昱或者李晃了。

孩子或許都有倆了,如同姜後一般,一生都被束之高樓,熱烈與赤誠都不能再觸及。

縱馬揚鞭,一身烈紅騎裝,更像是一個午夜夢回模糊不堪的夢境。

想到這,杜雲彤有些慶幸。

還好當初她把許如清的例子說給姜度聽,姜勁秋才不至於重蹈舊轍,若是不然,依著姜勁秋那般張揚愛自由的性子,小心謹慎地在皇城裡度一生,那該是多憋屈慘烈啊。

蠻夷一搖一晃地走著,杜雲彤的大腦飛速運轉著。

算一算時間,姜勁秋的兵馬應該已經到陽谷與姜度回合了。

姜勁秋帶了二十萬的大軍,雖然在琅琊城下留了十萬兵,但還有十萬的姜家府兵跟在身邊。

姜家府兵的戰鬥力亦是久負盛名,據傳聞,與秦鈞的府兵戰鬥力是伯仲之間,不相上下。

青州地域遼闊,兵多將廣,姜勁秋的府兵抵達陽谷後,秦鈞的壓力也會少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