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才亮在旁邊聽了酸得渾身一抖:“真他媽酸。”

阿柳卻沒大認真聽趙四海的牢騷,而是在腦中一直盤算:“不管瑢親王私人作風如何,我既然來了,就要想辦法把他救出去。等他欠了我這個人情,我就好開口跟他要那幅畫了。”想著她又瞟了一眼趙四海,心道:“他看來還挺信任我,我可以想辦法從他身上下手。”

這樣一想,阿柳立時幽幽地嘆了口氣,對趙四海道:“但畢竟秀紅是他給贖的身,人家有的是銀子,能讓秀紅一輩子不愁吃穿過舒服日子,你行麼?”

趙四海兩顆牛眼頓時瞪得滾圓:“誰說我沒有銀子,我也有!我……”他忽然住口,飛快瞅了一眼旁邊的馮才亮,沒再繼續提錢的事,而是改口道:“我已經叫另外那個姓盛的小子回去,用秀紅的賣身契換這倆小子的命,到時候秀紅就是我的人了!我也能讓她一輩子不愁吃穿,過舒服日子!”

阿柳心道:“原來皇上已經被他放走,這裡只剩下了瑢親王,這就好辦多了。”她心頭一喜,卻佯裝擔憂的樣子嘆道:“我和秀紅情同姐妹,我自然希望她過的幸福。這樣吧,我看你還算是真心對秀紅好,我可以替你指點下迷津,幫你說說好話。”

趙四海頓時大喜,連拱手帶作揖地笑道:“好好好,柳姑娘,那你幹脆留下來多住兩日,我好好款待。咱們好好聊聊,你跟我說說她都喜歡啥。”邊說還邊跟巴結阿柳似的,喜滋滋地給阿柳拍了拍肩膀上的灰塵。

阿柳微微一笑。

馮才亮聽這沒有三兩句話的功夫,畫風就變了樣,一臉嫌棄地瞅著趙四海,臉上大大地寫著“大老爺們兒的在這裡情來愛去,瞅你那點出息”。

金貴在旁聽著,心中暗道:“敢情這位柳姑娘不是喜歡咱們王爺,現在看來她倒對王爺印象不大好。”他本想讓阿柳幫他們逃出去,現在看來柳如煙和趙四海倒好像是一夥兒的 — 這條路大概是行不通了。

這時堂外忽然有人高聲通報道:“大寨主回來了!”片刻,胡大拿就出現在了廳前。

這胡大拿長得短小精悍,一臉濃密的絡腮胡須,雙目炯炯有神,大約四十歲上下。堂上眾人見到他,全都抱腕行禮道:“大寨主!”

趙四海喊了聲:“舅舅。”

胡大拿一打眼先看見了阿柳,緊接著瞟了一眼趙四海,眼神像在詢問:“這是誰?”

阿柳心道:“要想救出瑢親王,我就不能讓他們起疑心。”二話不說先客客氣氣地沖胡大拿請了個安。

趙四海忙跟胡大拿介紹道:“這位是天香樓的柳如煙柳姑娘,是……是我的朋友。”轉眼之間因為秀紅的關系,阿柳在趙四海眼裡就成了他朋友了。

胡大拿似對阿柳甚不以為意,再沒多問,轉頭去看旁邊站著的李瑢和金貴。這回他卻仔仔細細地瞅了李瑢半天,問趙四海:“他二人是……”

趙四海臉色一沉,咬牙道:“這就是上次跟我在天香樓搶人的臭小子!另外還有一個他兄弟,已經讓我給放了,我叫他回去給咱們帶四千兩贖銀回來。”

胡大拿目不轉睛地望著李瑢,趙四海等了半天也不見胡大拿應聲,一抬頭,見胡大拿神情甚是嚴肅,心裡有些敲小鼓,以為胡大拿是擔心李瑁不回來,趕緊道:“他倆是親兄弟,走的那個不敢不回來。他要是不聽話,我就把眼前這個給宰了!”

胡大拿卻似沒聽見,壓低聲音問道:“這二人是什麼身份,你可查清了?”

趙四海一怔:“鹽商啊,富得流油那種。”

胡大拿一時不語。他混跡江湖多年,眼光比趙四海這些小輩可毒多了,他一眼看出李瑢氣宇不凡,身上帶著的那股貴氣絕非普通客商所有。

馮才亮這時走上前來,湊近胡大拿低聲耳語道:“咱們去抓這盛姓兄弟時,他二人正跟祿親王在那柳如煙的房間裡喝茶敘話。”

胡大拿一聽眉頭立刻皺緊了,用極低的聲音質問道:“跟祿親王敘話?這麼大的事!為何不搞清楚再抓人?”

馮才亮輕聲道:“咱們本來因為祿親王在不敢上去,結果是祿親王身邊的人親口對老鴇說他倆就是鹽商而已,海子一聽就沒管那麼多,把人給抓來了。他倆要是大官,祿親王的人怎會不知道?”

胡大拿直覺這其中有蹊蹺,但聽馮才亮所說又似乎沒有什麼危險。他正琢磨,趙四海在旁邊隱約聽見馮才亮提到“海子”,以為馮才亮跟胡大拿說自己小話,就抻著個脖子一個勁兒地瞅胡大拿。

胡大拿看了一眼趙四海,當著這麼多人也不好掃他的面子,只有輕嘆口氣,低聲對趙四海道:“你還是魯莽了:應該把這件事搞清楚了再下手的。唉,我就是出去買些東西的功夫,你們就把事情都擅自處理了。”

他也沒有埋怨趙四海的意思,但因為阿柳這個秀紅的姐妹就在旁邊,趙四海覺得很沒有面子,就爭辯道:“我有什麼不對的?不是舅舅您同意我出口氣?而且我還幫您敲了他們一大筆銀子呢!”

胡大拿知道他是有點下不來臺,擺擺手道:“既然已經這樣了,就把這倆人看好了,別讓他們跑了。再來的事隨機應變吧。”他再不提這事,對旁邊一個嘍囉說道:“把我屋裡的袋子拿出來。”然後對馮才亮和趙四海道:“我還有件重要的事沒有辦,已經很晚了,你倆幫我把守好山寨,我去去就回。”

趙四海聽了,恍悟道:“啊……真快!又到給何師伯上墳的日子了麼?”

胡大拿聽了來氣,瞪著他道:“我的手藝你一樣都沒學會,成天就知道攬錢,還好意思叫人家師伯!”他再不搭理趙四海,對他身後的一個青年道:“賈六,跟我上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