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那群被抓到的死士,又查出來與三皇子沾了點兒關系,這回任誰都不敢保三皇子了,皇上是真的動了怒。

下命令把三皇子給關在府中,等端王清醒之後,以他的回答再做決定。

端王受傷這事兒,原本是瞞著的,但是京中氛圍緊張,不知怎麼回事兒就傳出去了。

跟之前大皇子、二皇子和六皇子的事情一樣,被有心人給散播出去了。

百姓雖然不敢議論天家事,不過私底下偷偷地還是會嘀咕幾句,看樣子三皇子真要反了,這幾位皇子和端王爺都受傷的受傷,重病的重病,下一個不就輪到九五之尊了。

皇上的暗衛不是吃幹飯的,這些訊息自然也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裡。

把他氣得暴跳如雷,但是再想找流言源頭,卻只是抓了說書先生,至於再往裡抓,卻一個也抓不到了。

那些說書先生都被押在大牢裡,每回京兆尹提審他們,都覺得頭疼不已,甚至還有些害怕。

因為這些侍衛幾乎把望京的說書先生給抓絕了,他們集體都在說一個段子,影射的就是這天家事兒,只不過皇宮變成了國公府之家,但是幾位公子的排行都沒變,端王爺成了如今國公爺的侄兒,繼承的侯府。

說書先生都是嘴皮子利索的人,嘰嘰喳喳好像鴨子澡堂一樣,吵得京兆尹偏頭痛都犯了。

他後來一個一個提審,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這些說書先生實在太能吹牛,最會鑽文字漏洞,經常他問一個問題,要被歪到十萬八千裡去才轉回來。

他知道這些說書先生是故意的,就讓侍衛準備好酷刑在旁邊擺著,想要嚇唬這些文弱書生,最後捅了馬蜂窩。

這些人直接質問他是不是要嚴刑逼供,甚至還異常有骨氣地表明,他們讀書人都有一副傲骨,來吧,弄死他們,後人會替他們告禦狀。

這些說書先生肯定都是讀過書的,在大燁朝又十分注重尊師重道。

只要跟“先生”兩個字掛鈎的,都不是那麼容易動的,因此京兆尹此舉才叫適得其反。

最後這些人更加不配合了,大肆叫囂著讓他來動刑,想要折斷他們文人的風骨。

甚至還有人寫信給自己的老先生和昔日同窗,雖說他們如今是拋頭露面說書的,不比那些有本事的同窗,但是情誼還在。

這下自然有人找京兆尹說話,規勸他收斂一點,不然恐怕麻煩更多。

京兆尹氣得都快暈過去了,哪有這麼欺負人的。

他整個人開始上火,嘴上都起了兩圈泡,後來還是顏宗澤給他出了主意。

京兆尹先說誤會一場,又好茶伺候了一通,然後才說明是有人想借刀殺人,把這些說書先生當猴兒耍,實際上已經牽連到朝堂不穩了。

這一通又是捧他們一番,又是跟他們同仇敵愾的,很快就把這些說書先生給講通了。

並且不用京兆尹費勁問,這些人就主動交代,竹筒倒豆子似的說出來了。

他們的經歷大半都差不多,那就是這個段子是他們從別人那裡買來的。

因為說書先生的段子隔一段時間就得換新的,所以他們聽到精彩的就會用一些銀子買下來,然後自己潤色一下,加一些個人特色開始說。

只能說這個段子太好了,全望京的說書先生都被說動了,並且大半都是買的。

“我沒見過那個一開始賣段子的人,我是從同行手裡買的。畢竟這段子精彩,大家夥都買了,一開始我沒買,可是客人來了就點這個段子,如果我不會說,那不是砸招牌嘛。這一來二去,大家都會說這個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