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更天的時候,月華已經喝的站不起身來了,抱著曼珠的胳膊不撒手,說什麼要沾沾牡丹花兒的仙氣兒,以後好賺錢

畫羽也喝了個痛快,拋開了胡思亂想,伏在桌子上打盹。

婉顏和幼煙一時興起,纏著曼珠打探起那個做樂器的仲笙來。

說起仲笙,喝多了的曼珠嘴角浮起不一樣的笑容來,帶著甜蜜又帶著苦澀。

“哎,婉顏,我以前呀和你們一樣也是個小清倌兒的,後來呀,就成了花簾兒的了”

“為什麼不繼續做清倌藝伎呢?和畫羽姐姐那樣不是也挺好?”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我沒什麼志向,只想做自己能做的,得過且過的過一生也未嘗不好”

曼珠今年已經是二十一了,來到這百花樓也有九年了。

最初,曼珠是從小在樂坊長大的,後來那樂坊的坊主老了,經營不下去了,就將還年幼的曼珠送到了藍田的手裡,老坊主說,曼珠是個音律奇才,他知道藍田也十分擅長音律,希望藍田能好好磨練她。

曼珠性子淡泊,處事冷靜,對誰都是面帶微笑,在這百花樓的人從沒見過曼珠發脾氣的樣子,她對身外之物沒什麼興趣,好似無欲無求。曼珠只對音律有些興趣,時時抱著琴譜,後來也常和做,仲笙算得上是她的知音。

九年裡曼珠一直在笑,但是從十六歲之後就再沒真正笑過。

最讓她難過的是,曼珠遇到仲笙的時候,她十七歲了。

仲笙擅長做樂器,第一次見面是曼珠的琴絃斷了,仲笙幫她換了琴絃,她當場試琴時隨手彈了一曲。仲笙便對她一見如故,對她的琴聲如痴如醉,兩人剛認識便如老友一樣。後來仲笙每次做出喜歡的東西都先送給曼珠瞧,曼珠會中肯得給出評價,然後就轉送給別人。

對於曼珠將他的樂器送人之事,仲笙一點也不生氣,在仲笙眼裡樂器只是兩人交流的介質,他十分願意曼珠將那些樂器送出去,這樣他就有再見她的理由,曼珠與他也十分默契,知他所想,便隨他想的而做。

仲笙也曾問過曼珠,“你愛我嗎?你若是也愛我,我便帶你離開。”

曼珠笑了笑,沒說話,一曲《長相守》如泣如訴,卻只彈了一半,琴絃驟然斷裂發出刺耳的聲音,琴聲戛然而止,沒了下文。

從此兩人再也不提此事,依然還是那麼默契,他送琴,她送出去,如此反複多年。

其實,曼珠不是不喜歡他,她太喜歡他了,所以曼珠覺得自己配不上他。

一點朱唇萬人嘗,一彎藕臂千人枕,她沒辦法過去自己心裡的坎和仲笙在一起。

這也是她最羨慕畫羽的地方。

曼珠十六歲的時候遇到了一位恩客,她那時候以為自己遇到了對的人,以為可以離開了煙柳之地,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那客人說想為曼珠點大蠟燭,之後就會為曼珠贖身帶她走。這意思當時的曼珠不明白,現在的曼珠卻懂了,他是想驗身,他想在這萬花叢中要一點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