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羽小的時候無憂無慮,家裡只得這麼一個女兒,也算是嬌慣,自幼不食人間煙火。

畫羽的父親是翰林院的侍郎,傅子衿則是她的父親的好友亦是同僚的兒子,和畫羽同歲。因為兩家常有來往,畫羽和傅子衿也幾乎是一起長大。

在畫羽十二歲那年,傅家和畫羽家在遊船上辦宴席,大人們推杯換盞,孩子們就在船頭看風景,那日傅子衿給了畫羽一串紅豆手串。

畫羽只吃過五穀,但是沒見過生的紅豆,扁圓的豆子,紅似瑪瑙。用紅繩穿了繞在手腕上,紅了目光,也紅了臉。

那時的畫羽雖然不認識紅豆,但是知道自幼受書香的薰陶,一首詩歌在腦海裡浮現。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是紅的,臉是紅的,火,也是紅的。

船已經行駛到了湖中央,火是從船艙燒起來的,很快就蔓延了半條船,此時人們的尖叫聲不斷傳來,站在船頭的畫羽則完全嚇傻了。

家人們都喝多了酒,或被燒死或者落水淹死,沒什麼道理可講,人命是這樣的脆弱。

傅子衿當機立斷拉著畫羽跳下了水,略通水性的傅子衿為了讓畫羽能活命,竟然真的拉著畫羽游到了岸邊,可其他人則無一倖免。

畫羽除了哭,什麼都忘了。

是傅子衿帶她回了家,十二歲的傅子衿,用盡家財,僱人將罹難親人和畫羽的家人們的屍身打撈上來,並且厚葬。

畫羽在家人下葬的最後一天才覺醒過來,現在的她,除了傅子衿一無所有了。

好在畫羽的家裡還留有一筆遺産,畫羽和傅子衿收拾好行囊決定去投奔遠房親人,畫羽捨不得傅子衿,於是傅子衿決定先將畫羽安頓好再走。

遠房親人的主母一開始對二人十分熱情,時間久了就不耐煩了,趁傅子衿不在的時候將畫羽拐賣給了人伢子,霸佔了畫羽的那份遺産。

傅子衿遍地尋找,終於在小衚衕的拐角處發現了一顆紅豆。

紅豆是畫羽灑落的,每走幾步就扔一顆,最後手裡只剩下了一顆,再也捨不得了,這餘下的一顆紅豆至今還用紅繩穿了系在畫羽的手腕上。

傅子衿跟著紅豆,終於尋到了千芳院的門前。但是他進不去,他沒有錢。

那時候的青鴛剛接手千芳院才兩年,千挑萬選選中了畫羽,本想著能調教出個花魁來,卻不成想,畫羽的脾氣犟得很,軟硬不吃,不論打她還是罵她,連個笑臉都不曾露,更別指望出去接客了。

青鴛氣的心肝顫,總得找個辦法,不能白瞎了她五百兩銀子。

這時候白荷發現,畫羽總會偷偷跑去鎖著的小門,隔著門和什麼人講話,還偷偷從門縫裡遞吃的出去。

到這裡,青鴛和白荷才注意到傅子衿的存在,那個總是想盡辦法偷偷跑進來的像是個小乞丐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