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唯月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看著一屋子安安靜靜本本分分坐在位置上的秀女,頓時感到一陣頭疼,無為其他,就為今日的選秀,如若是穿越到一個自己不熟識的朝代倒是好些,不知自己的命運才有力量向前走,可今時今日到的地方,歐唯月卻是在是再為清楚不過。今日是乾元十二年農歷的八月二十日。

歐唯月自是明白自己肯定是來到了前世最為喜愛看的一本書《後宮甄嬛傳》中,而且還可能是一名不知名的炮灰,讓歐唯月很是挫敗,可是俗話說得好啊,不想當主角的演員不是好演員,不想當皇後的妃嬪不是好妃嬪,何況她一點都不想被炮灰掉。

想她歐唯月於現代本是一線的影星連樂壇方面也是涉及了不少,要是沒些什麼手段心機,恐怕她早就身敗名裂,被封殺了,現代的演藝圈也是一灘深不見底的渾水,她既然敢踏入,就說明她有面對失敗的勇氣,況且現在她也沒有那麼奇葩,之前看了不少的小說,在自己沒有實力之前去管別人的閑事,歐唯月表示自己做不來,說不準沒把帶有主角光環的拉出來,倒是把自己給搭進去了,多不劃算啊。

端了放在案上的茶水喝了,撐著腦袋,自從清晨便是來到了這個地方,接過現在還沒有到自己,不得不說人實在是多啊,瞅瞅,現在都是滿座呢。

隨手摸了摸身上,只摸到一根紅色的梅花珍珠絡子,而那隻一直跟著自個兒的白色玉笛卻是放在屋裡了,就是因為那隻玉笛她才會莫名其妙,一聲不吭跑到這裡來的,真是不爽啊。

環顧四周卻並未發現本故事的主角甄嬛三人,恐是在西暖閣吧,現如今天還是大亮,待甄嬛幾人選秀開始已到了月上柳梢的黃昏時分了,她自是沒有那個閑情去等的,再者選完之後誰還會允許你在皇宮逗留?她表示我不傻。

待叫到歐唯月的時候天色尚不算晚,和她一批另五人中還有她的胞妹歐陽唯婷,兩人關系自幼要好,讓歐唯月有了小小的安慰。

站起來身打理好衣物朱釵隨著引導內監走入了雲意殿,今日歐唯月的穿著到並不甚顯眼,一身煙籠梅花百水裙,鬆鬆綰個髻斜簪了兩支梅花琉璃簪,和一支碧玉珍珠步搖,戴了一對白玉耳環。甚是清雅溫柔,柔柔的好似一朵荷花池裡剛剛冒尖兒的小小花苞一般,雖是穿著簡單,那一身的氣質卻總是叫人移不開眼,這才是唯月的殺手鐧。

唯月深知純元皇後喜愛梅花,今日的這套衣飾自是讓玄淩回憶回憶,同時也為以後鋪下基礎。

歐陽唯婷和歐唯月雖說上世不是姐妹,但這世卻是一母同胞,所以關系也甚是親暱。

上一世的唯月在影壇其他,但說這演技歌舞是演員歌手的必備就知唯月是十分精通這兩項的。

而唯婷卻是喜愛繪畫,一手顏體和歐唯月的一手柳體堪稱一絕。歐陽唯婷自幼喜愛繪畫和製作糕點,這兩項讓歐唯月自嘆不如。

唯婷不似歐唯月一般溫和安靜,反而活潑開朗,聰慧狡黠,似乎更得府中父母的喜愛。

歐陽唯婷不似歐唯月穿的素淨,一身煙霞銀羅花綃紗長衣,挽了個玲瓏髻,簪著幾支含珠金步搖,顯得活潑可愛。

“吏部尚書歐陽柏之女歐陽唯月,年十五。”

“臣女歐陽唯月參加皇上、皇後,願皇上萬歲萬福,皇後千歲吉祥。”歐唯月對於將自己的姓氏改成了歐陽,歐唯月心裡很是怨念。

一時之間簾內竟無了聲響,陷入了一場詭異的氣氛,歐唯月甚是明白,她和純元皇後長得並不相像,之所以有如此說法,是因為她是純元皇後朱柔則的表妹,在之前和純元皇後見過一兩次面,故而歐唯月深知自己並不像純元皇後,雖說見面之時歐唯月只有三歲,但她的內芯子卻是二十幾歲的人,而且還是《甄嬛傳》的忠實讀者,自然好奇這著名的純元皇後的模樣,不得不說的是純元皇後果真是一代佳人,唯恐連昭君西施都落了下風。

“留牌子。”良久內殿恍然回神,一聲輕嘆傳了出來。

殿內的玄淩久久看著歐唯月,有些愣神。

剩下的人是否入選倒是與歐唯月無幹,一旁秀女的翠環響叮當,在日頭下站在一旁的歐唯月卻是有一種暈眩的感覺,好容易撐到了這一排甄選完畢,唯月也不多留,在一個姑姑的陪同下除了毓祥門,她帶過來的兩個丫頭早早便是等著了。

“小姐,現在入了秋天氣涼了,小姐今日穿的實在單薄了些。”司錦拿出一件綢制的披風給唯月披上,和司雲一起扶著唯月上了馬車。

馬車緩緩駛離紫奧城,但唯月明白她終究還是會踏入這裡的,她肯定。

昭陽殿

“娘娘,今日……”剪秋看著皇後獨自一人坐在榻上,有些不忍,皇後雖說是純元皇後的妹妹,卻與純元皇後長得並不相像,如今也是無寵,今日卻有兩名秀女……

“沒什麼,歐陽氏和姐姐是表姐妹,無怪如此,氣質溫婉柔順,卻是像極了姐姐的,而甄氏氣質雖說不像,但容貌卻像了個三四分,今日皇上想必心情是極好的。”皇後嘆了一口氣,看向遠方。“歐陽氏也算是本宮的表妹,她若是站在本宮這邊,倒也不失為上策。”

歐唯月站在渡月軒前,閉著眸子周身散發出一種空靈的氣質,仿若於這天地融為一體。

釋,在她穿越過來的時候附送的異能,可以釋放自身力量的全部,大成之時飛升也不無可能。只是這‘釋’修習亦是不易,精神力是修習它的關鍵。如今經過十來年的修煉,歐唯月才堪堪突破第一層可見它的難度系數,今日之事歐唯月已然猜出,她的性格和純元皇後像了個十成十,就是不知這兩個替身玄淩會更喜歡哪個。

次日,便有內監來宣旨,上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