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朝臣們不禁在心中悲呼“妖道聖眷正盛,我等實在不宜與其正面相抗,當需徐徐圖之!”

“正是!”

同朝臣們最初設想的情況截然相反,國師在獲得了監國的權力之後並沒有依靠他手中的權力禍亂朝野。

正相反朝臣們發現這位國師處理國事的手段可謂是極其高明,每每傳達旨意的時候他總能切中要點。

老皇帝處理政事的能力朝臣們那可是十分清楚的,老皇帝是玩政治的高手,他最是擅長平衡各方勢力之間的平衡,但真要說起實際處理具體政務的能力,那老皇帝絕對是一個門外漢。

雖然很多切實有效的具體政務意見,都是以老皇帝的名義釋出的,可是所有的朝臣們卻全都知道,那些絕對是國師的主意。

國師不僅是一把處理政務的好手,他更是知人善任,賞罰分明,在他監國的這十數年時間內,經由他舉薦提拔的各級官員超過百人,並且這些官員們在任之事的執政能力也皆是證明了國師的眼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國師同樣一力倡導了奏摺簡化的改革,以往各地方官員上奏摺往往都是一上來就長篇大論,全篇洋洋灑灑上萬字,因而大周皇庭這個時代紙張還沒有發明,所以奏摺多以絹布或者動物毛皮製作,不必糾結竹簡記錄幾萬字的累贅)直到最後才提到正事,我們這裡下雨了,莊稼豐收了,百姓們都很安居樂業。

國師稱那種奏摺為注水奏摺。

奏摺改革之後,嚴謹奏摺中出現無意義的文字,違者直接降職處理,屢教不改者直接革職。

此令一出,頓時令那些最喜歡賣弄文采感覺猶如被人掐住了脖子一般,難受無比。

這些人紛紛在暗中咒罵國師不通文采,不懂得欣賞。

奏摺改革令釋出之後,依舊有人我行我素,對於這樣的人國師自然不可能手軟,第一次直接降職一級,第二次直接革職拿辦。

國師主導的改革令有很多,雖然改革令在釋出的同時總是會招致各方的反對,但是不可迴避的是在這些改革令的作用下,原本已經漏出幕沉之氣的大周皇庭短暫的又出現了些許的生氣。

……

雲國十萬大軍圍攻燕國都城,燕軍死拼巷戰一時間將擋住了雲氏火炮部隊所向披靡的兵鋒。

在深入燕國腹地的環境下作戰,時間拖得越久就對雲國軍隊不利。

雲國軍隊中的將領們一個個皆是心急如焚,有不少猛將幾次請求出戰,並願立下軍令狀,不拿下燕國王城,他們提頭來見。

將士們群情洶湧,可這個時候雲翳卻是反常的悠哉了起來。

“不急,以後有都是你們上陣殺敵的機會,可我雲國的將士們不能白白死在這麼一座小小的燕國都城這裡。”

雲翳的口中盡是對燕國的不屑,此時的似乎是已經勝券在握,雲國將士們簡直不知道自家的小侯爺那般的自信究竟來自哪裡。

雲翳並沒有讓雲軍將士們等待太久。

燕候率領幾萬殘兵敗將苦等援軍的到來,可是預想中的援軍們卻是遲遲都沒有出現。

在這個過程中,雲國軍隊不斷的四面出擊,他們將一切能夠擄掠到的燕國百姓全部驅趕到了燕國都城的城下,雲翳美其名曰以百姓之名勸降燕軍。

那些百姓當中,有不少人都是城中士卒們的親人,面對親人,燕軍士卒們自然是不可能下得了殺手的。

然而在雲軍這邊卻根本不會顧及那麼多。

不要誤會,雲翳可不是想以這些百姓們的性命威逼城內的那些士卒們投降。

身為穿越者的雲翳最是愛惜自己的羽毛,牌坊他一定要給自己立最大的那種。

雲軍士卒們只是以弓弩相威逼讓這些百姓們帶著勸降書入城。

源源不斷的有百姓被雲軍驅趕著從燕國城牆的縫隙間進入城內,整個燕都內部瞬間變得擁擠了起來。

燕候很詫異,他心道難道那雲翳的腦袋瘋掉了嗎,他這麼做不是等於在幫他們燕軍補充兵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