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瀾海域。

某個偏僻的島嶼。

一個名為城固的小縣城。

靠東位置,有一家神秘的書院。

書院由一對普通的夫妻經營,但是周圍卻沒有任何人膽敢上門找麻煩。

這天下午,書院的課堂上再次響起教書先生那柔和淡定的聲音。

“今天,咱們來講一講,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孔真,你來講一講,你認為的善與惡!”

“是,老師!”

隨著話音落下,一個穿著儒衫的少年站起身來。

“老師,《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所以學生以為,凡是家中無餘慶者,必為不善之家;凡是家中有餘殃者,必為不善之家!”

此話剛出,臺上的老師還沒說話,邊上一名身著樸素的學生便站了出來。

“孔兄此言差矣!

所謂餘殃,乃是客觀存在。或是遭災,或是時運不濟,都有可能導致家中災禍連連,由貴返貧,如此豈能一言以蓋之?”

“對對對!孔真,你此言那是確確實實的階級論,按你所言,豈不是富商官員均是善人,而窮苦百姓均是惡徒不成?”

“確實如此!孔真,你此言乃是倒因為果,非是明事理之人所為。”

……

一時間,率先開口的孔真成為了大家商討的物件。

特別是那些身著樸素的,更是一個個言辭激烈,差點就要破口大罵。

他們是貧民怎麼了,貧民就能被罵做是惡人嗎?這個孔真的老毛病又犯了。

不過對此,孔真卻始終仰著頭,表示不在乎。

這些屁民,要不是老師心善,給了他們前來學習的機會,他們還想跟他們這些權貴子弟一起上學?

那怕是積上八輩子的福氣也換不出來。

這時,坐在最前方的一位明眸皓齒的女子也站起身來,朗聲道:

“易經所載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非說是有餘慶之家必為積善之家。孔兄,你妄言了!”

說完,女子還瞥了後方的孔真一眼,似乎在警告對方。

孔真見此,挺直的腰板這才略微彎曲,拱手彎腰道:“公主所言甚是,孔某受教了!不過孔某也只是回答老師的問題,絕無看不起諸位同學的意思!”

說著,他將頭看向臺上的老師。

臺上的教書先生聞言,笑著點了點頭。

“孔真說的不錯,他的想法是好是壞,這個並不重要,你們只要說出自己的想法便是。

孟懷,既然你第二個開口,你就說說你的看法。”

“是,老師!”

孟懷站起身來,深深一禮,這才道:“老師,諸位同學,孟懷以為,只要發自內心的幫助別人,那麼就是善。如果想要害人,那麼就是惡!是要懲罰的物件!”

此話一出,又有人站起身來,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