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研究院。

明岑仙子的研究室。

自從王小丫將“可以自己編寫公式,編寫函式”的方法遞交上去後,徐明岑她們就有陷入了忙碌。

不過跟之前不同,這次他們不是機械的將公式輸入陣法,而是想要弄出來一套更為底層的東西,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公式多樣化的問題。

想想也是,固定公式只能用專項專用,而如果設計一套更為底層的東西,能夠支撐起上面這一套,這可不就是他們所求的通用計算機嘛!

有了方向,研究院內的所有陣法相關的煉器師都聯合在了一起,打算根據陳青玄的指點來進行實現。

畢竟不管怎麼說,青玄的那套“將公式儲存起來再進行讀取執行”的可行性都相當的高。

現在的麻煩是,如何儲存,如何讀取,又如何執行?

儲存和讀取好解決,這兩個互為表裡,只要設定一定的儲存和讀取規則,基本就可以很快解決。

期間,一位叫王家和的煉器師表示,可以將整個陰陽符文片分為若干個規則的資料單元。

每個單元可以用六十四個連續的小方格來表示。

橫向)

這樣的話,只要每次是六十四個,六十四個的讀取,那麼就不會混淆。

而且,六十四個小方格理論上可以有二的六十四次方種可能,這足以將理論上所有的符號,數字,文字,語言,等等全部包含一遍,所以短時間內已經足夠用了。

主要是數字,因為推演需要,這裡的精度必須很高,不然十六位,甚至是八位,可能就夠了)

有了這個想法,他們又聯合算術研究院,將各種數字,文字,還有符號的規則進行了統一設計。

弄成了一個標準,打算以後的計算機都將在這上面來實現。

這樣一來,哪怕將來計算機升級換代,這些資料也都不會失傳。

更不會有相容性的問題。

當然,因為初期的計算機只能順序讀取,所以他們為了更高的讀取效率,還發明瞭定位讀取技術。

即,原先只能從第一行,第一列開始讀取,現在可以指定第幾行,第幾列。

這樣一來,計算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進行分支,和迴圈。

而無一類外,這些都給之後的執行部分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還是之前的六十四符號部分。

他們專門設計了上百種特殊的符號,用來標記程式,也就是計算機執行到了哪一步?

是下一步繼續計算呢,還是將計算結果直接儲存?

是讀取程式呢,還是直接顯示結果?

是兩個位數直接相加呢,還是直接清零?

總而言之,都是一些很底層的東西。

至於四則運算部分,還有開方,計算指數,三角函式這些,他們卻另做了一套程式,透過呼叫之前的基本指令,來實現它。

用青玄的話來說就是:現在各種運算的計算方法不一定是最優的,萬一將來有了更方便的方法,那麼如果將四則運算和基本指令分開,就能直接在老機器上更新換代,而不用再次將機器回爐重做。

節省資源。

對此,徐明岑細細一想,發現確實有些道理。

反正他們都要弄一個可以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公式,不如先拿這個來試試。

而經過實驗,他們發現這樣果然可行。

而且計算機的良品率大大提升,幾乎已經達到了七成還多。

相信再過一段時間,等熟練了之後,哪怕是九成九,都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