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你家裡有幾口人?都在做什麼?”

“你們這邊稻穀的畝產是多少?”

“除了稻穀之外還會種些什麼?”

“糧食夠吃嗎?”

“稅收是怎麼交的?一次交多少?”

“這位小哥,你們是去鄉下跑商的吧,都買些什麼?”

玄龜島,青山城外。

姜佑寧一行人一邊往青山城走,一邊體察民情,詢問過往來人的生活狀況,時不時的,她們還會駐足在農田邊上,細細觀察。

或許是見一行人氣質非凡,有些類似修仙者的氣息,那些行人們倒也沒有絲毫隱瞞,將所知所想全部告知。

而當聽到這些人只能勉強湖口,都吃不飽,只能飢一頓、飽一頓的時候,幾人臉上露出了悲天憫人的神色。

青雨更是道:“真可憐!比咱們家差遠了!”

“是啊,差遠了!”

青竹嘆息道。

事實上,別說是和現在的蓮湖島家比了,就是三十多年前,她們陳家還沒有修煉《同道參悟法》,也沒有大力發展凡俗的時候,也比現在的這些普通人好上太多。

至少,他們那時候根本不用擔心溫飽的問題。

雖然說條件有限,吃不上多麼好,但至少,白米白麵這些還是頂飽的。

就比如青竹的幾個鄰居家,他們家最近幾代也沒出過修仙者,沒有得到族裡的扶持,但至少,每個月還能吃上那麼兩三頓肉。

每年還能縫製一兩身新衣服。每人)

而像青竹家,那就更好了,基本上兩三天就能吃上一回紅燒肉,每個月吃上那麼幾次水果。

等青竹踏上修仙之路,並且學會了【春風化雨訣】之後,更是水果和肉菜接連不斷。

而這兩種生活水平,其實在蓮湖島,或者說整個五行島普遍存在。

但是要知道,在青竹等人對稻種改良之前,她們蓮湖島的畝產可和外面是一個水平。

都是畝產兩百來斤的樣子。

至於分到的土地份額,也都是每人三到五畝。

但是為什麼族裡的老百姓可以吃飽,而外面老百姓卻始終有一頓沒一頓的,只在不餓死的邊緣徘迴。

這其中的原因,青竹自然明白。

不外乎就是外面要養很多閒人,所以就只能收更多的稅收。

據剛剛的老農反應,朝廷的田稅大概在一成左右,確實算不上高。

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人頭稅、布稅、車稅、牛稅、剿匪稅、絲絹稅等等,等等……

這些雜七雜八的加起來,至少也要佔到當年畝產的三四成。

除此之外,由於朝廷是攤派徵稅的,地主、修仙者後人、官員等等都可以免稅,所以雖然理論上來說,朝廷只會徵收一成的稅收,但實際上,百姓的負稅都在五六成左右。

產出來的糧食的一大半都被徵收走了,老百姓們能吃飽才怪。

而陳家這樣的家族則不同,基本交了田稅,就再也沒有其他負擔了。

可以說,憑此一項,陳家族人的口糧便比外面多上一倍。

更別說,島外的老百姓還要負責“自帶乾糧、自帶工具”的徭役了。

可以說,凡是能在島外活下來的百姓,都是求生能力極強,或者忍耐力極強的存在。

身為曾經立志讓天下人吃飽飯的修仙者,青竹自然想要改變這一切。

只是她們陳家畢竟能力有限,不可能強行令其他家族和國家一定要按照他們蓮湖島的樣子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