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時辰後。

石大將軍,黃副總兵,駐北軍中各位武將以及幽王大軍中的兩位領將,都齊聚於北關城城務府。

“西北軍實力參差,真正能堪大用的兵力,不過三四萬之數。如今彭越率領兩萬人馬北上,勢必造成西部邊關兵力空虛。”

主位之上,齊詡肅聲說道“西涼本就對我大雍虎視眈眈,若知此事,必定不會放過如此良機。依本王之見,勢必要在彭越經過興州以前,將其阻攔。”

“彭越此人,末將知曉。”

黃副總兵說道“末將曾與他打過幾次交道,此人愚忠,既然此次出兵是受朝廷調令,想要說服他退兵恐怕不易。”

駐北軍中,亦有其他幾位將領聽說過彭越的名號,聞言紛紛點了點頭。

黃副總兵說得還有些保守,彭越其人,最出名的一件事便是四年前一場戰役。

當時的主帥決策失誤,險些叫西涼攻破西關,情急之下不得已,舍小保大,捨棄最靠近邊境線的一座名為“西平”的小城,從而保全大局。

彭越當時領兵駐守於西平城外,得到放棄西平撤軍離開的訊息後,第一時間便照軍令行事。那一戰西北軍確實保住了大部分城池,只是那座名為西平的小城,不到半日就被西涼踏平,城中死傷超過八成。

也有人說,並非是西北軍守住了邊關,而是當時西涼大軍在西平城裡搶掠的東西已經足夠多,這才主動撤軍離開。

不管怎麼說,那場戰役的結局是好。彭越及時撤離,回援主帥,也是盡到身為將領的職責。

可之所以這件事被人記住,是因為……那座名為西平的小城,就是彭越的老家。

彭家上下四代,八十多口人,幾乎全都死在那場戰役當中,唯有兩名尚不足五歲的幼童,因被大人塞在水缸裡得以苟活下來。

如此認死理兒的人,想要說服他……

就一個字,難!

“朝廷此次調動西北軍足足兩萬兵力,勢必為了捉拿殿下回京。無論如何,殿下安危不容有失,若是無法說服彭越退兵,怕是隻有開戰這一條路可選了。”

氣氛越發凝重。

石大將軍說道“殿下,雖說行兵消耗甚大,但老臣以為穩妥起見,此行前去阻攔彭越所派兵力,亦多不亦少。”

齊詡聽到這裡,沉著的面色終於緩和了幾分。

石大將軍的想法正與他不謀而合。

無論如何,齊詡不願在大雍境內開戰,更不願看到大雍軍隊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場面。

只有展現出足夠多的兵力,足夠碾壓對面的戰力,才能使這場仗打不起來。

至於行兵所需的耗費……

自然也有出處。

幾萬兵力南下,總不會白走這一遭。

彭越那兩萬兵力,再加上北地派去的幾萬大軍,若是一同返回西關,定可將西涼打個措手不及。

若此行能夠大敗西涼,穩固大雍西境。

屆時,西北兩方的危機都已解除,大雍便可以真正高枕無憂!

按照齊詡原本的計劃,他本打算先發展北地幾州,暫時不對西涼出手。

然而,朝廷的調令卻給了他一個絕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