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不仁,是以上蒼降罪,禍及大雍”的說法,才剛傳來沒幾天。</br>風聲陡然一變。</br>大街小巷,又開始不斷有人提起五六年前,那樁早已塵封多時的“後宮巫蠱案”。</br>“皇后大行巫蠱之術,影響大雍國運,其血脈幽王仍安然存活於世,是以天理難容,頻降災禍”的說法,開始在民間流傳……</br>京城的百姓,最是“嗅覺”靈敏的。</br>生在皇城根,哪怕是南城的平民,亦有幾分政治敏銳可言。</br>去年這樣的說法,他們已經接受過一回。</br>甚至眼睜睜看著,曾被先皇寄予厚望的太子殿下,就這麼背上罵名,遠離京城。</br>如今,相似的情形再次上演。</br>街上無人敢議,私下,卻都在家忍不住拍著桌子,“這是拿我們百姓當傻子糊弄!”</br>“千好萬好的時候,都是自個兒的功績。”</br>“出了災禍,卻全都讓做兒子的背鍋,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br>可偏偏就有。</br>這樣離譜的事,還發生在皇家。</br>簡直滑天下之大稽!</br>…</br>這次的災禍,影響了十幾個州域,其中便包含去歲曾經受災的涼州,遂州。北部除了較為偏遠的荒州、寒州、越州以外,其他州域也受到波及,就連興州、慶州也不例外。</br>“幸好,這一批洋蕃芋已經成熟,東家又提醒大家及早挖了出來,不然災情暴發,咱們栽在興慶兩州的洋蕃芋,也會折損不少。”</br>慄河莊上。</br>柳清雪見到前來視察的衛雲嵐,滿眼敬佩的感嘆道,“多虧了東家料事如神,所有收成幾乎都被保住,咱們自己莊上的屯糧不說,單是交給官方的那些,就足夠支撐北地百姓過完今年冬天,還能救濟附近幾個州域。”</br>所謂交由官方的那些。</br>就是先前交給丹寧郡主和薛大人,安排人手種植的那一部分。</br>他們安排的人手,都是當初丹河決堤,受到影響的難民。</br>時隔半年,當初流離失所,飢一頓飽一頓,不得不“以勞換食”,開墾荒地、種植洋蕃芋的難民,終於能頓頓吃上飽飯。</br>誰也沒有想到,當初貴人們拿出的糧種,可以收穫那麼多糧食。</br>當了這麼久的“難民”,他們終於不用忍飢挨餓,且其中不少種出畝產數高的難民,還被官府招攬,作為有經驗者,領了俸祿派往其他地方,傳授種植洋蕃芋的經驗。</br>遠的不說,衛雲嵐帶回來的洋蕃芋,至少保住了荒州這座靠近北地邊關的州域。</br>還惠及附近幾州,保住了邊線的安穩。</br>“這是有大功德之事,可惜東家不願示於人前,不然百姓們該給東家立那長生牌位才是。”柳青學感慨道。</br>看著她惋惜不已的模樣,衛雲嵐搖頭說道:“那些虛名無關緊要,唯有家國安康,才是最重要的。”</br>“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在什麼時候都成立。</br>哪怕出的是個好頭,也不能倖免。</br>如今龍椅上那位,正在遭遇罵聲連連,若在這時傳出她的美名,無論對衛家,還是對徐國公府和賢妃娘娘而言,都是滅頂之災。</br>畢竟龍椅上那位的肚量,他們都是十分清楚的。</br>不過,做好事不留名,也不是衛雲嵐的辦事宗旨。</br>這些洋蕃芋,是她與天樞閣的人不遠萬里,千辛萬苦才帶回來的。</br>早在將洋蕃芋在附近幾州傳播開時,他們就已埋下“伏筆”,等到將來有需要時,這早早埋下的伏筆,或許能給予意想不到的助力。</br>…</br>北地尚且還算安穩。</br>西南此時,卻是人心惶惶。</br>接近一年的時間,當初荒涼的潭、黔、夷三州早已煥然一新。</br>不單是百姓生活安康,三州當中的世家、異族、甚至地方官員,也都被幽王府收為己用。</br>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那麼配合,不過幽王府恩威並施,幾次殺雞儆猴過後,三個州域便被他們掌握在手。</br>如今經過近一年的時間,三州上下早就被打造成鐵桶一塊。</br>不單州域當中的勢力,為幽王府馬首是瞻。</br>就連州域當中的百姓,也全都心向幽王。</br>當從京中趕來的官員,帶著孝明帝手諭,趕到潭州,奉命押解幽王回京。</br>還沒等見到幽王,就被潭州指揮使隨便找了個由頭扣下,連潭州地界都沒能進去。</br>人沒進入潭州,帶來的旨意,卻傳進了潭州。</br>傳遍三州。</br>幾位大世家家主,匆匆趕至幽王府。</br>“殿下,此時押您回京,恐怕凶多吉少,還請您三思啊。”</br>西南這三州,遠離京城,受皇權影響相對弱些。</br>其中傳承最久的幾個世家,傳承的時間,甚至比大雍朝存在的時間還久。</br>龍椅上是誰,他們並沒那麼在乎,但自幽王來到潭州以後,這裡的變化都是實打實的。</br>潭、黔、夷三州在幽王府的管理下欣欣向榮。</br>且幽王府逐漸展露出的實力,也讓人越發信賴幽王的本事。</br>倘若幽王回京,稍有不測,這三州重新落回龍椅上那位手中……</br>世家家主齊齊蹙眉。</br>比起龍椅上那位無德無能的陛下,他們更加願意生活在幽王的統治之下。</br>“殿下,不然您抗旨不接吧……”</br>“潭州路遠,如今又正直多事之時,路上死一兩個人,也屬常事。”</br>有人提議。</br>這說的是,將領了孝明帝口諭,過來押解幽王回京的那隊人直接“結果”了事。</br>“殿下,如今我們糧食不缺,兵力也有,不然……”</br>還有那更大膽的。</br>話未說完,未盡的話語是什麼意思,在場的人卻都懂得。</br>這是建議幽王違抗聖意,直接在這潭、黔、夷三州自立為王。</br>不過這提議剛說出來,就有人搖頭反對,“此乃下測。”</br>“殿下本是正統,如此作為,反倒落了下乘!”</br>廳中議論紛紛,大家都在積極琢磨應對之策。</br>意見相左,還有爭執。</br>“諸位的好意,在下心領了。”幽王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感謝今日在場的人為他出謀劃策。</br>“本王已經想好應對之策。”</br>“即日,本王便前往災地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