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數百丈、如一個廣場般的空曠大殿,有些昏暗,孤零零的一具白骨,靜靜的靜在那裡,在其身上有觸目驚心的指洞。

相距不遠的紫色巖地上,還有一些零碎的石衣,破破爛爛,早已成不成樣子。

“張繼業!”

葉凡大步走了過去,沒錯,地上的石衣碎片與他身上的石衣的材質一樣,屬於神源的老皮。

這具白骨多處骨折,受了這樣重的傷,能夠堅持到這裡,他的生命力可謂非常悠長。

在其身畔的銀書,確是金屬刻成,能有百頁,入手後分外沉重,上面刻有三個古字:源天書。

銀鈎鐵畫,筆力雄渾,字型沉凝,如三條蒼龍匐臥。

“真的是源天書!”

葉凡心中激動,他進入紫山,就是為了尋它而來,本欲放棄了,不想在這種關頭竟然得到了。

北域,成千上萬年來,採源過度,源脈幾乎枯竭,源越發地珍貴。

葉凡體質特殊,需要海量的源,若是以前,相當的困難。可是,眼下則不同了,掌握此書,如果修成源天師,不要說大量的源,就是尋到神源也不是不可能。

“哈哈……”他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他每前進一步,就需要十倍的源,道宮的第一個境界,就已經不是一個小門派能夠承受得了,後面的天文數字,幾乎可以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一切都有辦法解決了……”

葉凡開啟源天書,一道道銀色光華射出,流光溢彩,像是一顆顆鑽石在閃耀。

這果然是一件瑰寶,先不說裡面的內容,就是材質也天下罕有,堅不可摧,與記載道經的金色紙張相仿。

“這是一件秘寶,怪不得可以破開紫山,修為不高深亦可以祭用。”

當中,一個個古字像是一顆顆星辰在閃耀,熠熠生輝,這卷銀書讓人一望,就愛不釋手。

開篇明義,這不僅僅是尋源的聖書,更闡述了天地人,透過源而近道,最終要做到的是天人合一。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

“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葉凡連續翻動書頁,陸陸續續見到了這樣的記載,這果然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他向後翻動,銀色的鐵紙,流動出異彩,讓他神情越來越凝重,不愧是奇書,裡面的術近乎道。

不講修煉之法,但卻接近道法,涉及甚廣,講究審察山川形勢,地貌的結構,天相的變化,涉及到了陰陽五行,更有人天人感應之法,玄而又玄,艱澀難懂。

“上應星象,下呈輿圖,天地生成,卦行安定……”葉凡讀罷,沉默半晌,太繁複了,這是一門高深的經文,涉及的東西太多了。

“難怪,自古至今,總共僅出了五位源天師,張家有如此奇書,也只有初祖修成。”

葉凡感嘆,想成為源天師太難了,百頁《源天書》所記很繁奧,需要花費大精力去參悟才行,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他翻動到後半部時,越來越吃驚,驅山趕海,感應星宿,人與天合……

“難怪源天師可與聖地不世強者爭鋒。”

當翻到最後幾頁時,葉凡突然發現,每行字跡下,都有一行小字,與源天書正文字型不同,像是後人加進去的。

“谷中央無谷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谷以之成,不見其形……”

這是一篇修行之法,絕非《源天書》的本經,他非常驚訝,這是五神之術,也就是修煉道宮的心法,是養命之秘。

葉凡初步走上修行道路時,吳清風老人就對他說過,踏出彼岸,很多人是為了命之長久。

後來他了解到,修道宮,養五尊神祇,是延命的秘法,也是修行道力的根本。

“這分明是養命之術……”葉凡自語,數頁的經文,記載很籠統,不過增壽元足矣。

他越看越是吃驚,讀罷數頁經文,他竟有些不可自拔。

“這真的是道宮秘境的修行心法,不過並不全,似是高度概括與總結,但非常深奧,修行下去,應會有不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