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見武吉,滿臉通紅,心中納悶,這先天演卦,居然有錯?百思不得其解。武吉回答曰:“只因誤傷人命,拜師飛熊,傳於小人也,千歲螻蟻尚且貪生,豈有人不惜命?”

正說著,散宜生馬上欠身說道:“恭喜大王,武吉今日所言,道號飛熊,正應靈臺之兆”

文王命武吉帶路前去。

行至磻池不見子牙,單見白鶴道童,白鶴道童曰,“不在了,同道友閒行。可三日而歸,也可三秋而歸,說不準,說不準。”

文王等了近一日,後由散宜生勸慰,明言對主說道:“即為大賢之人,我等俗氣怕是惹人生煩,不知我主意下如何?”

文王聽的有理,命人還朝,不日齋戒沐浴,在來訪賢。命武吉隨王還朝,作為人質。

文王走後,子牙問道:“師弟此乃何意?”

道童也說的明白,一下就讓他訪到了,怎能顯示出玉虛之力?等上幾日又何妨?

子牙也明白師弟是為自己好,抻一抻也好。

話風一轉,白鶴道童說道:“往後之事,全賴師兄自己行之,我出門多日,也該回山!“

子牙要留,白鶴道童又說道:“師兄,我受燃燈師兄所託,來此半載,遊歷山水,教導眾愚民,今日文王尋賢,我也算是完成了師兄所託,今日回山有幾句警語還要告你一二。”

白鶴童子,來此處日久,今日姬昌來此,全賴白鶴道童,有些不捨,但見白鶴有警語相贈,也實心而聽:“請師弟講來。”

白鶴搖身一晃,變做白鶴摸樣,口中唸到:“學崖無盡理求根,大道萬千求聖人,官拜極品求家暖,不可妄言記崑崙。”留下這四句詩句,便迴歸了玉虛之路。只剩下子牙在屋中細細琢磨其中之意。

子牙三呼叩拜,往崑崙之處拜道:“弟子銘記……”

便無足輕重,或者是紂王根本沒有能力再去壓制文王。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兩邊平叛完畢,接下來面對的就是紂王大軍抵達西岐。在文王心中,紂王是上天之皇,擁有萬里江山,而自己只有西岐一處,無論是從兵數來說,還是謀權、將來說,自然不如紂王,紂王兵到到那個時候能堅持多久?在這個時候文王缺少的就是將才,能夠幫助自己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生存下去的人。

而在玉虛宮之下,早早的就認定了文王這一支部族要掌管天下。在這麼一個部族要掌管天下,首先要做的不是掌控,是讓他如何獲得天下。

那麼姜子牙就出現了,姜子牙師出玉虛宮,那麼這麼一個人入駐西岐,當西岐有難之時,玉虛宮這才出師又因,那麼這一步就是讓文王和姜子牙相遇。

那麼黃金力士回宮覆命,有人就有嘀咕的,這人是誰?就是在玉虛宮比較得寵的那個申公豹。

申公豹在宮內最末尾的蒲團之上,因為輩分,能力都算是最差的,奈何元始天尊喜愛這個小徒弟,聰明伶俐,元始天尊正聽黃金力士回旨,就聽著申公豹口中說道:“怪哉,怪哉。“

元始天尊那是什麼身份,那是什麼道行?雖然申公豹發言微微其聲,但也明顯的聽的清楚,微微一笑,口中問道:“申公豹?何為怪哉!“

申公豹原本也是腹內話語,不知怎麼就吐了出來。上下有序,申公豹也是極其聰明之人,趕緊匍匐跪倒,口稱老爺:“老爺恕罪。“

元始天尊哈哈一笑:“徒兒,你是否在納悶,為何會是飛虎而非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