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用錢來形容父母的撫育是庸俗可恥的,可我還是想寫一下。

僅僅只按照金錢來估算的話,從小到大的伙食花費,服飾花費,教育花費,交通花費,生病花費,我這一生大概花費了父母18萬左右,這只是我大致的估算,可能多也可能少。

對於這個價格,我既感覺有一些自豪,又感覺侷促。

自豪於自己,並沒有給父母太大的負擔。刨除我的生活費,我所能掌控的金錢寥寥無幾,所以現在我常常會有這種感覺,不知道拿著多出的錢幹嘛,我不知道該怎麼拿這多出的錢怎麼來尋開心,對我而言吃點喝點,買點自己喜歡的鞋子就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我的金錢觀念很淡薄,對金錢的慾望也沒有多強烈,我知道這是一種短視的表現,也是一個成人沒有未雨綢繆的表現,所以理所當然的沒有很好是理財管理能力。我雖然對金錢沒有多大欲望,可我對能力知識有很大的慾望,我希望我懂得越多越好,這樣我才能在任何一個環境裡,較為舒服的活著。

侷促這一點,毋庸置疑是缺乏金錢,而導致的人際侷促,見識侷促,生活方式侷促。

以前在人際關係中,比較侷促的是聚餐,摸摸口袋的羞澀,浮上臉頰上略有勉強的笑容,說有事情去不了,怕被發現,真的跑出去待到很晚回來,所以那幾年大學附近的山我都爬個遍,無論春夏秋冬,所以還養成了敢一個人做事情的獨立性,所以我大學畢業,冬季一個人騎行了三天三夜,一個人越過了200多公里的路程。有時候我也在想,侷促也是一種動力。

見識侷促,給我帶來的一點就是沒有前瞻性,我做一件事情我並不知道這件事能帶來什麼結果收穫,所以常常做事情虎頭蛇尾,沒有重點,老是想一出是一出,我對所有的事情只能看到眼前,所以我錯過了很多機會,但其實我並打心底沒有在意這些機會,因為我不知道它會對我有多大益處,還有那時候我對什麼都不上心,只知道日復一日的過著自己都感覺乏味無比的日子,卻又沒有能力跳出這個自己給自己建的圍牆,只能在這種圍牆裡,儘量找到自己所能存在的那一點成就感,當一個任何事情都說可以的附聲蟲。我就像是一灘爛泥,可以變成任何形狀,卻又扶不上牆。你看這是像是在自嘲吧,其實這就是我對那時候我的真實評價,現在我已經好了很多,也變了很多,雖然我依舊看不上現在的我,但是卻有了讓我自己自豪的事情,吾三省吾身做不到,只能每天或者隔幾天反省下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儘量讓自己變成一個東西,我不希望我連個東西都算不上。

至於生活方式上的侷促,只能說除了吃外,都挺侷促的。

18萬,養了我這麼個玩意,應該還挺划算的,價效比還是有點高的。

喜歡雜感小筆錄請大家收藏:()雜感小筆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