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時想到這些的阿藥被自己找到的共同點逗樂了,她輕笑了一聲,心想同樣是禽類,小彩怎麼不像他們一樣愛好和平、安分守己。
然而這短暫的笑意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難言的傷感與憤憤。
美好的東西應該是被保護的,但是事實上,這美麗又脆弱的國度,是兵戈戰火中最微不足道的犧牲品。
那些僕從、那些侍衛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恐懼掩藏,將那駭人的訊息封鎖,在這壓抑恐怖的環境中為他們善良的公主保留一片清淨之地……哪怕這不過是毫無意義的謊言,是輕輕一戳就會破碎的泡沫。
他們在戰場上一敗塗地。
為了瓦解他們的意志,敵人將他們戰友的首級拋回到他們的營帳中,恐懼與仇恨同時消漲,每一個人的意志都遊蕩在崩潰的邊緣。
母親在如山的骨骸中翻找,想要找出自己的孩子;妻子在鮮血中趟過,希望為丈夫收斂屍骸;然而每一個頭顱都是那麼的年輕,他們曾經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英俊可愛,然而如今就只剩下了被死亡的魔爪攫住後的扭曲。
這是她來不及阻止的,也是她不願意再看見的。
敵人的攻擊停止了。
然而這不過是屠殺來臨前的小憩,是他們嘲弄著拋給雀陵臺的一絲虛假曙光。
風鈴聲又響了。
新的心聲也接近了。
冠羽穹英踏著沉重的腳步走近那株掛滿了祈願風鈴的樹,走近了自己的愛女。阿藥透過房間的窗戶看著這一家人,忍不住發出了一聲嘆息。
除了較弱的國防力量外,雀陵臺中所存在的危機還有一個。
他們的王,實在是太過善良,將與戰爭有關的事都想得過於單純了。他大概從來不曾經歷過那些詭詐的兵法,依舊單純地相信每一個承諾,相信利益是可以被情誼擊敗的。
“父皇已與諸位大臣討論出了退敵之法。”年邁的君王看著自己的女兒,眼中有著濃重的愧疚之色,“那就是將翠兒嫁過去。”
真傻啊。
他居然是真的將這視作是“退敵之法”。
阿藥還記得楊素曾經給他說過昭君出塞的故事,後世文人多書寫昭君的大義,然而若是當時匈奴實力遠遠超出大漢,昭君又哪裡有全其大義的機會?如今雀陵臺的存亡不過是敵人魔息大帝一念之間的事,這局勢哪裡是區區一個公主能夠左右的呢?
難道還指望親家之間的情誼嗎?
她搖了搖頭,推開了門。
她的到來吸引了正在為公主的去留爭執不休的一家人的注意。
“公主不必如此犧牲。”她走近他們,然後慢慢地說道,“我有退敵之力。”
是力,而非計。
她沒辦法布出像寂寞侯那樣的計策,但幸好,並不是什麼時候都需要計策。
就如同當初她一路從殺戮碎島殺上上天界一樣。
作者有話要說:
這是晦王傳訊之前的事情,大概兩三章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