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由於已經向對面傳達了“有本事正面剛”的資訊,他們幹脆也不再急著搬家,就留在原地等著昭明王下一步的行動。意料之中的,沒過幾日,就有刺客夜半偷襲,這些人既會毒功又能擺出一套變化多端的陣法,顯然是昭明王最得力的下屬,可惜他們的對手遠遠超乎他們的想象。
“哼,真是活該!”常棣從房間裡走出來,她方才看見了戰鬥的全過程,雖然瞭解阿修羅的能為但還是擔驚受怕了好一陣,此刻看著這些襲擊者心裡越發惱恨,正想要再踹上一腳卻被誨王拉住,她的師父皺著眉頭半是擔憂地斥責道,“這是能隨便亂碰的嗎?沒看見那麼多的毒嗎?”
“沒關系啦!”常棣自信滿滿地說道,“師父,我都看過與毒有關的書籍啦,這種毒仰賴活物的血液溫度寄生,現在這些人沒了命,毒也不起作用了,所以我碰它是沒事的。”
話雖如此,誨王仍是沒法放下對她的關心之情,牢牢地拽住她不肯鬆手,常棣無奈地撇了撇嘴,只能作罷,暗想藥師父什麼都好,就是對她太沒信心,這一點倒是和阿修羅師父剛好相反呢,他對她實在是太有信心了,一直讓她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
雖說這兩位師父的個性天差地別,但無論是哪個,常棣都十分喜歡。
“是昭明王的手下。”阿修羅用靴子前端挑開了腳邊之人的衣襟,露出了裡面的紋身,“這紋身印記看上去有段時間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應該就是昭明王家的家徽。”
誨王方才在打鬥中聽到的種種心聲也印證了阿修羅的判斷,雖然她更關注他們的戰略,但對於昭明王陛下這種關鍵資訊自然沒有漏過去。她輕輕地嘆了口氣,道了一聲“沒辦法了”便將常棣趕去睡覺。阿修羅在聽見她的嘆息後心情也頗為沉重,他在故鄉被稱為“戰神”,但他對戰爭的厭惡、對生命的尊重哪怕與佛門相比都不會少上半分,他從誨王那短短幾個字中感覺到了風雨欲來的氣息,只是他猜不到她打算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這個疑問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我要去行刺昭明王。”在常棣睡熟了之後,誨王走出了房間,她見阿修羅還沒有睡便順便和他打了個招呼,而後一邊用一根布帶紮頭發一邊這樣說道,“這老頭子表面功夫做得太好,天下百姓都被他所欺騙,心甘情願地投入到戰鬥之中,以為以此就能給自己掙一個光輝的未來,卻沒想到只不過是把自己從這家賣到了那家,一樣是奴才。不殺了他,戰爭就就不會平息,除非他坐上王位。”
“只怕就算你殺了他,戰事也不會平息。”阿修羅擔憂道,“這本就不是某個人憑借一人之力所能夠掀起的慘事。”
“但殺了他之後,情況就不會變得更糟。”誨王說道,“如今叛軍和朝廷各自佔據半壁江山,中間又沒有什麼不可逾越的障礙阻隔,一方消滅另一方是遲早的事。我不在乎誰才是那個終結戰亂的英雄,但如果這英雄之名讓挑起戰亂的人擔上,我會覺得惡心。”
阿修羅沒有再勸,他在思考誨王說的話有沒有道理,在他思考的時候,在再三思量打定了注意後就並不是太在乎別人意見的誨王飛身躍出庭院瓦牆,幾個起落間便消失在了阿修羅的視線裡。
“輕功好似又精進了啊……”看著旅伴的背影,阿修羅喃喃地感慨道,“不過她不會化光而行嗎?”
他猶豫了一下,看了看屋子裡的常棣,還是決定留下來看守這邊。
辛辛苦苦用輕功趕到昭明王軍營外的誨王後知後覺地想起了她在碎島曾經學習過化光而行的技藝,只不過她骨子裡還是更習慣在原世界的行動方式,這才一時忘記了。
‘算了,反正化光而行適合短距離行動,不然太耗費真氣了。’她如是自我安慰道,完全忽略了身具兩大神器力量的她根本不需要考慮真氣、內力之類的問題。
昭明王是將軍出生,他軍營中的防備自然是沒有半點空隙可言,但是誨王也不是等閑之輩,她站在高高的樹枝上認了認路線,直接隱去氣息潛了過去。這一路上她幾乎是貼著那些士兵的肩膀經過,但仰賴於她高超的武藝,愣是沒有人發現她的存在。
就這樣她一路走到昭明王的營帳,進入帳中,查探了他的意識,發現如她所料滿是權力與詭計之後利落地將他一擊斃命,速度快得讓他連發出慘叫的機會也沒有。她及時扶住了他倒下的軀體,悄無聲息地將他移到椅子上,讓他看上去就像是睡著了一樣。
雖然有可能是多餘的,但還是小心一些比較好。她不想讓別人在她離開前發現這次行刺,那可能會讓她不得不動手滅口。
這似乎是她第一次做這種刺殺的勾當,在很久以前她只在楊玄感身上動過這念頭,但最後也沒有忍心下手。如果換做是現在的她,當初能夠狠得下心來嗎?
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答案。
當誨王離開軍營的時候,她遠遠地看見了向這邊走來的那位滿身是毒的公主,也許是有醫術高明的大夫醫治,在受了阿修羅一擊後她居然那麼快就能下床了。只不過那位大夫的本事還沒有鬼穀道術那般出神入化,公主的身體還是很虛弱,不適合在這麼涼的夜風中還四處行走。
她堅持要來這裡是為了向她的父王報平安以及彙報情況……她真的以為昭明王關愛她,真的以為昭明王做這些事是為了天下蒼生。
可惜不是這樣的,昭明王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不愛,又哪裡會在乎一個義女呢?在他的腦海中有這麼一條計劃:如果暗殺失敗,就讓義女給常棣下毒,逼他們來向他討要解藥,然後他再故作無辜,假借正義之名將這位義女殺害,接著藉口說有辦法治療常棣但是療傷需要時間,而且在這期間病人不能被隨便移動等理由將常棣扣在軍營,以此鉗制阿修羅和誨王。日後待他尋到足以對抗他們的高手再將隱患除去,如果尋不到至少也能結個面子上的善緣。
知人知面難知心,無論身處何方,皆是如此。
許是因為誨王對公主的注視持續了太長的時間,她警覺地撇了撇頭,當然她什麼也沒有發現。誨王和她來時一樣輕而易舉地離開了軍營,在稍遠一點的地方化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