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治喪(第2/2頁)
章節報錯
隸臣抬著一方長約五尺,寬約二尺的石碑,小心翼翼,立在墳頭。沿著墓碑,密密的砌上一層秦磚,再均勻的抹上一層青膏泥。
古人沒有混凝土可用。在多年修建陵墓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青膏泥質地細膩,粘『性』大,防水效果極佳。
這個時候的大富之家,修建陵墓,不可不準備青膏泥。
蒙武的墓『穴』周圍,已塗上一層厚達三寸的青膏泥。墳墓表層的青膏泥,只是保險起見,再做一層防護。
“種樹。”
下葬的最後一道程式,乃是在墳墓周圍種樹。古人這樣的行為,可不是為了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
自周代以來,下葬之人,只有貴族,才能在墓地周圍種樹。天子墓可種二十四棵,諸侯十八棵,卿十二棵,大夫可種樹六棵,士三棵。
至於平民,對不起,只能讓墳墓光禿禿的,不準種樹。若有天上掉下種子在平民墓地周圍,長起來來後,縣邑的長官,會第一時間派人砍掉。
春秋戰國時期,看一個家庭是否為貴族之家,一要看這家的門閥,二則要看這家的死者墳墓周圍,到底種了幾棵樹。
秦國商鞅變法後,以爵位確定身份尊貴。二十級軍功爵,每取得一級爵位,則可以種跟爵位對應的樹木。
蒙武生前的爵位為大良造,處在軍功爵位的十六級。
十六棵柏樹幼苗,環繞在陵墓周圍。微風吹來,輕輕搖曳,興奮得全身顫抖,似乎柏樹幼苗都感受到了大良造爵位帶來的驕傲。
想想後世,人們在墳墓周圍,不管栽多少數,都沒有人來管。這個時代的人們,想要給墳墓點綴幾點綠意,得想盡辦法獲得爵位。
午時將盡,蒙武的陵墓,最終落成。
遠遠望去,墓碑上“秦國大良造蒙武之墓”九個大字,一目瞭然,清晰可見。篆刻的石匠,手藝高超。墓碑上的秦篆,比劃鏗鏘有力,虯勁蒼然。
這樣的石碑,如果順利傳到兩千年後,當可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忙活完一天,饒是蒙恬常年堅持習武,身子也有些疲乏。
領兵征戰,馬不停蹄趕回咸陽,治辦喪事。這一個月來,蒙恬幾乎沒有任何休息。
趁著這個機會,蒙恬給蒙府的家臣、隸臣,放了三天的假,只留下五位貼身的親兵,服侍左右。
“天放,你拿著我的申請,到咸陽令府,取回我等的驗、傳。記得,是到南山的傳。”
暮食之前,蒙恬書寫完給咸陽縣令的書信,吩咐蒙天放趕過去。
秦國的驗、傳,相當於後世的戶籍、路引
,自商鞅變法以來,制度逐漸成熟,變得相當完善。沒有相符的驗、傳,秦國各地的守衛,根本不會放行。
凌晨出發,夜晚回來。前世今生,蒙恬第一次治喪,前前後後,當真忙得有些心力交瘁。
“大兄,我都派人準備好了。”
暮食過後,蒙毅悄悄的來到蒙恬書房。
“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蒙恬放下手裡的竹簡,抬起頭來。“家裡的藏書,有抄錄副卷,記得都帶上······”
喜歡大秦將魂歌請大家收藏:()大秦將魂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